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思维和思维障碍

思维和思维障碍
 
摘要: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并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并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些都是通过观念与观念,或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即联想和逻辑过程实现的。

从发展心理学看,人类的思维是从直觉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成为抽象逻辑思维。这一发展过程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大脑本身结构和功能的日益完善;一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结果。大脑发育障碍或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缺乏,都可能导致思维发育的不完善。前者经过教育和训练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最终难以赶上正常水平,后者则可因增加学习和实践而得以弥补。

人类的正常思维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形式逻辑的规律:包括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可参见逻辑学。

目的性、连贯性和有效性是人类思维的特征。人们运用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想象”也是一种思维,它是对原有的概念或表象的改造和加工,它的内容不超过情理和可能的范围。“幻想”是另一类型的思维,它超出了客观可能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能把“想象”、“幻想”和现实区别开来,如果幻想和现实相混淆,或者沉湎于不能自拔的幻想之中,则属于精神病表现。

人们总是借助语言来表达思维,所以通过与病人谈话来了解他们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和图画是另一形式的语言,也能反映他们的思维。行为通常受思维的支配,对行为的观察及听取病人对行为的解释,也很重要。

思维障碍 常分为思维过程障碍、思维控制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等四类。

思维过程障碍 又称思流障碍,包括思维进行过速、过缓和阻滞。思维进行过速,称为联想迅速、思潮澎湃或意念飘忽。患者言语增多,概念接二连三地呈现,速度快、数量多。多见于躁狂症。联想过速时,后一思维可能与前一思维有音韵或表面上的意义连接,分别称为“音连”和“意连”。若病人的思维进程缓慢,不易产生新的观念,言语减少,内容简单,称为思维抑制或思维迟缓,常见于抑郁症,亦可见于痴呆患者。赘述(circumstantiality)表现为思维进程迂回曲折,杂有许多不必要的枝节材料,但最终仍能回到正题,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病的癫痫性人格障碍。思维阻塞或称思维阻隔,患者思流突然中断,接着可出现新的与前无关的思流,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偶见于癫痫。

思维控制障碍 又名思维占有障碍。患者感到思维不受自己的控制,或者体验到思维不再属于自己,而受外力控制。

有些病人感到脑子里出现了不属于自己的思维,称为插入性思维或思想插入,或感到自己的思维突然被外力夺走,即思维被夺,常为思维阻塞的主观体验。有的感到自己的思维已为众所周知,即思维播散。其共同特点为:思维的“自我”属性丧失,将自我与环境分开的界线破裂,并将之归咎于外力——他人或某些仪器或方法影响的结果。Schneider将上述病态体验称为思维异化,并列为对精神分裂症具重要诊断意义的一级症状。我国一般将上述症状纳入“被控制感”或“被洞悉感”;国外有些学者则将之归为自我界限的障碍,见“自我意识及其障碍”条。有上述症状者常伴物理影响妄想。这些症状偶可见于癫痫及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

强迫性思维,是一种反复呈现的思维,患者明知毫无必要,但不能摆脱。有人也将之归为思维控制障碍。但它与前述症状不同,患者承认这是“自己”的思维,并不归咎于外力,故有人将之归为思维内容障碍,多见于强迫症,偶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脑炎后遗症。

思维形式障碍 又称形式思维障碍,或联想障碍。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心理学派观点来解释和阐述思维形式障碍。E. Bleuler以联想心理学的观点进行解释。他认为联想障碍是思维缺乏中心观念的结果,因而观念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常常由于观念缩合、置换和象征误用产生病态的概念思维。Goldstein基于完形(Gestalt)心理学观点,认为思维形式障碍是思维过于具体化的表现。Cameron则以神经心理学来解释上述现象,认为过度包涵(overinclusion),即病人不能维持正在思考的主题的界线,形成包罗万象且杂有个人幻想的泛涵性思维,这是思维形式障碍的突出特征。Schneider以现象学派的理论,认为形式思维障碍的特点为: 联想的脱轨(deraile-ment)、取代(substitution)、脱漏 (omission)、融合(fusion)和杂凑(drivelling)。

由于各家学术观点不一,常对同一形式思维障碍冠以不同的症状学术语,十分混乱。

一般将联想范围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和目的,不能导致问题获得解决的情况,称为思维散漫,或联想散漫,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轻症患者,每一句话,或每一段叙述,其语法结构或逻辑联系尚属完整,但整篇谈话结构不紧密,内容很散漫,使人听了后不得要领,不知道病人想说明什么问题。重症患者的联想全无逻辑联系,句与句之间互不相关,甚至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称为思维破裂,或思维不连贯。由于联想缺乏中心,因此病人的思维常受随意的或受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离开了原来的轨道。如因讲到“4”,而联想到“死”,这种因音韵相近的联想称为音韵联想或谐音联想;或者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称为即物联想。

有的病人常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应用独特的“象征”。如病人剪毁了所有黑色的衣服,捣毁黑板,砸烂黑色的电话机,其理由为“黑”色是“死亡和恐怖”,称为“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的联想和概念混乱,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幻想和现实不分,因而产生不合逻辑的概念,如认为:“自己是诸葛亮和莎士比亚的父亲”,这些情况称为非逻辑性思维。有些病人坚持不合逻辑的概念,并振振有词地与人争论,进行大量似是而非的推理和判断,称为逻辑倒错。如果由联想障碍而形成的概念,只有病人自己懂得,他人完全不能理解,这就称为内向性思维。有时患者自创新字或新词,或以图形、符号表示某种特殊意义,则称为语词新作,或创新词。这类新词,可能是将几个不同概念的词缩合而成,这种情况可以称为观念缩合。也可见到相反的情况,把一个字拆成许多部分来理解。

思维形式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在整个精神分裂症病程中经常出现。如无智能和意识障碍,又无器质性精神病证据,可以此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之一。思维形式障碍还可见于精神发育不全。

思维内容障碍,即妄想和类妄想观念。(见“妄想”条)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861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4
  • 更新时间: 2012-12-1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