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贝纳柯克体

贝纳柯克体
 
摘要: 贝纳柯克体又名Q热柯克体是Q热的病原体。1935年在澳大利亚Queensland最早发现,接着用豚鼠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来。Q热柯克体主要通过消化道食用未经足够加热的牛奶或奶制品而传播。

贝纳柯克体又名Q热柯克体是Q热的病原体。1935年在澳大利亚Queensland最早发现,接着用豚鼠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来。Q热柯克体主要通过消化道食用未经足够加热的牛奶或奶制品而传播。它对干燥、温度、日光化学制剂等抵抗力很强,适于气溶胶传播。感染力强,感染剂量小,许多动物和人对它都易感,实验感染指明甚至一个柯克体就足以感染人。人感染后很少致死,但恢复期可长达数月,有时还能转为慢性迁延性心血管及肝脏疾病,以致死亡。病原体在鸡胚及组织细胞培养中能大量繁殖、大量生产。可较长期贮存。尚未有满意的疫苗。四环素类药物对急性病例只有早期才有效,晚期或慢性病例疗效不佳。由于以上一些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把Q热柯克体列为失能性生物战剂。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亦发现有Q热病例及家畜Q热感染,并经病原体分离鉴定证实。

Q热柯克体在生长旺盛时呈短杆状,0.25×1.0μm,在休止期则呈球状或球杆菌状,革兰染色阳性,但效果不好: 可常见两极浓染,实为分裂前的形态。实验室常用Giem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及其改良法Gi-menez染色呈红色,后者较易观察,但易退色,不能久贮。在鸡胚或者细胞培养中位于细胞液泡内。电镜观察有典型的细胞壁,外围有荚膜样粘液层,其组成主要是类脂质、多糖、蛋白质。Q热柯克体有滤过性形态,可通过25nm的滤孔,其滤液对鸡胚或动物有一定感染性。另一特点是有“相”的变异,即Q热柯克体在自然界动物体内是Ⅰ相,在实验室经鸡胚连续传代后变成为Ⅱ相,前者有表面抗原,毒力及免疫源性都较强; 后者主要是菌体抗原。这种“相”的变异是可逆的,鸡胚内的Ⅱ相柯克体接种动物又可变成Ⅰ相。

Q热柯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玻璃、铁、木、纸上,土壤、生水、牛乳中可活存数周至数年。对干燥的耐力也比较强,在感染动物和蜱的干燥粪便及分泌物中,经过二年仍能感染豚鼠。牛奶要煮沸1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消毒目的。1%的福尔马林须经72小时才能灭活。但对乙醚及酒精较敏感。感染鸡胚材料(干)4℃3个月、室温(22℃)2个月70~100%保持稳定。能抵抗22℃至70℃的温度变化1小时。用适当的毒种及培养技术,Q热柯克体可在鸡胚内大量繁殖,并保持较高的毒力,最高可达1012豚鼠感染量/ml。即1012人吸入感染量/ml。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040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9
  • 更新时间: 2013-01-09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