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恶性肿瘤的播散

恶性肿瘤的播散
 
摘要: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不仅可在原发部位生长,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的播散有以下各种形式。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不仅可在原发部位生长,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的播散有以下各种形式:

直接蔓延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出发,沿“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侵入邻近组织或器官内,称为直接蔓延。例如乳腺癌可穿过胸肌和胸壁侵入胸膜,甚至侵及肺脏。在个别情况下,恶性肿瘤可沿管腔作相当广泛的直接蔓延,如卵巢癌侵犯输卵管后,可沿管腔播散。

转移 瘤细胞播散到原发瘤以外部位生长时称为转移。其发生必须先有浸润,然后经血道、淋巴道等途径,才能形成转移。转移瘤亦称“继发瘤”或“子瘤”,一般都具有同原发瘤相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转移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1)淋巴道转移: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被淋巴流带到区域淋巴结,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分裂繁殖,可累及整个淋巴结。转移瘤内的瘤细胞可随输出淋巴管到达其他淋巴结,形成多处淋巴结转移。有时由于淋巴管阻塞或淋巴结的破坏,淋巴液可发生异常流向,使瘤细胞经侧枝到达非所属的淋巴结,如此可解释原发瘤上游或对侧淋巴结受累的特殊情况。例如胃癌可以通过胸导管引起左侧锁骨上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的转移。癌瘤多沿淋巴道转移,肉瘤则多沿血道转移,但也有例外。

(2) 血道转移: 多数以瘤细胞侵入血道为其先决条件,但也可先经淋巴管然后进入血道。瘤细胞或瘤细胞栓随血流抵达远处器官,在该处的毛细血管停留或与血管内皮细胞粘着。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粘着,又为以后形成的血栓所保护,但还需浸润到血管外,并获得新生毛细血管的供应,才能增殖并形成转移。经血道而发生的转移瘤,其好发部位随瘤细胞或瘤细胞栓所在的解剖学部位不同而异: ①凡是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将经右心而最终停留在肺动脉支内,因此可能在两侧肺内发生转移;②凡是侵入门静脉及其分支的瘤细胞,首先可能发生肝内转移,例如骨肉瘤与结肠癌的肝转移;③凡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可经左心随主动脉的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引起全身性播散;④侵入椎骨旁、骨盆等处静脉的瘤细胞,可不进入体循环而通过吻合支,进入Batson脊椎静脉丛,引起椎骨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处的转移。例如前列腺癌转移至椎骨,子宫滋养叶细胞癌可转移至大脑,都未必先发生肺内转移。血源性转移瘤多呈球形,边缘整齐,常为多个,大小较一致;转移瘤中每有出血、坏死,使位于脏器表面的瘤结中部下陷,形成所谓“癌脐”。肉瘤多沿血道转移,可能因肉瘤组织中血管较丰富,而血管的结构不完整,有时仅为肉瘤细胞本身所构成的血窦,故肉瘤细胞容易直接坠入血窦中。许多器官的未分化癌也循血道转移。

(3)接触转移: 系指身体的正常部分,由于经常与恶性肿瘤接触而引起的转移。例如下唇癌被带到上唇; 阴唇癌由一侧转移至对侧。应当指出,瘤细胞接触到无破损的正常上皮是难以生长的。

(4) 种植性转移: 内脏恶性肿瘤如侵至浆膜面,瘤细胞脱落后粘附在邻近或远处器官的表面,可发展成为新瘤结,称为种植性转移。如胃癌细胞穿过胃壁后,播散于腹腔的浆膜面,形成许多小瘤结;浆膜腔内常有大量血性渗出液,其中可以找到瘤细胞。此外,还常在盆腔及直肠阴道窝或膀胱直肠窝发生种植性转移。

(5)脑脊液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肿瘤,侵及脑脊膜表面或脑室系统时,瘤细胞进入脑脊液中,可能发生这种转移。最多见的部位为颅底和脊髓的马尾。小脑的成神经管细胞瘤最多见此种转移。大脑的星形细胞瘤、成星形细胞瘤及脉络丛的肿瘤,有时也会发生这种转移。

(6)全身性播散: 恶性肿瘤的晚期,常在多数器官或身体多处发生转移瘤。这是大量瘤细胞从血道或经淋巴道播散的结果,称为肿瘤的全身性播散。最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

(7) 其他罕见的播散方式: ①上皮内播散: 瘤细胞侵入上皮内生长,是不常见的播散方式。如乳腺的Paget病,乳腺内的腺癌细胞可侵入乳头上皮内,形成所谓Paget细胞;②细胞内转移: 指恶性瘤细胞侵入横纹肌纤维,在肌鞘内生长。

转移机理 转移瘤的形成是瘤细胞迁徙后生长的结果。由于组织学上发现转移瘤的细胞与原发瘤的类型相似,认为转移是由瘤细胞引起,这就是所谓“转移的细胞学说”。然而目前还不能排除转移也可由致癌病毒通过病毒血症,使远处器官内敏感的靶细胞恶性转化而引起,这就是所谓“转移的分子学说”。实验证明,进入血道的瘤细胞能在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内停留,与内皮细胞粘连,并能到达血管外,获得新生血管的充分血液供应,才能繁殖生长,形成微小的转移灶。在某些内脏如心肌、脾脏以及骨胳肌很少见到转移,可能因为缺少这些重要的条件。心肌与骨胳肌由于收缩频繁,毛细血管中的瘤细胞成串地迅速通过,或被血流冲走,不容许瘤细胞有停留的机会。进入脾脏的瘤细胞,将被阻于狭小的鞘动脉,而无机会到达毛细血管与小静脉。瘤细胞进入血管未必就意味着一定会发生转移,因为瘤细胞可能受到机械的、免疫的损害而死亡。故转移的形成,决不仅仅是瘤细胞在局部停留并继续繁殖的结果,而是以机体的一般状态、免疫水平、瘤细胞数量与活性以及停留局部的环境是否合适(如“土壤学说”)等多种条件为依据。有些恶性肿瘤长期生长而不发生转移,但当机体状况有改变时,如手术未能切除原发瘤,或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等,就很快出现多发性转移。有人曾提出浸润和转移与组织压力有关。临床观察与实验亦证明,对恶性肿瘤过多的粗暴检查、某些不必要的穿刺、挤压、药液的输入与不适当的活检等都可能促进转移,故应加以限制。转移瘤是原发瘤的“子瘤”,因此其颜色、性状及镜下结构应与原发瘤相同或相似,根据这种相似性,可确定或推测其原发瘤的性质和部位。转移瘤的体积有时小于原发瘤,有时相反。在后一种情况下,病人可能首先因转移瘤而就诊,如鼻咽癌患者往往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医。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21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