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营养与食品 >>维生素C

维生素C
 
摘要: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自然界存在的维生素C是L-型,D-型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分子中2、3碳原子上的羟基易被氧化成酮基,形成脱氢抗坏血酸,它仍具有与抗坏血酸相同的生理活性。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自然界存在的维生素C是L-型,D-型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分子中2、3碳原子上的羟基易被氧化成酮基,形成脱氢抗坏血酸,它仍具有与抗坏血酸相同的生理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进一步水合,形成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活性。

维生素C的灭活


抗坏血酸溶于水,稍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结晶维生素C稳定,水溶液易为大气中O2破坏;微量重金属离子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

很多动物能在体内利用葡萄糖合成维生素C,因此这些动物不需要外源性维生素C。人、猴和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仍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C在小肠内易被吸收,并在体内有少量贮存,故人吃无维生素C膳食时,在一定时期内不致出现缺乏症状。肝和肾中均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一般可达100mg%左右。

维生素C从尿、汗和粪便中排出,主要排出渠道是尿。尿中维生素C的排出量依据体内贮存、摄入量和肾功能而定。一般血浆维生素C含量与尿排出量有密切联系。血浆浓度在1.4mg%以下时,每日尿中排出量约为每100ml血浆中所含维生素C毫克数的20倍。如血浆含量为1mg%时,则尿中排出量约为20mg。L-抗坏血酸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为草酸,尚有少量2,3-二酮古乐糖酸,均由尿中排出。

生理功能 维生素C最重要的一个生理功能是在胶原蛋白合成中的作用。胶原蛋白含有较多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它们由蛋白质分子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而成。维生素C在羟化作用中的功能是激活羟化酶。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合成受到损害,创伤愈合延缓;又可使微血管脆弱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如膳食中长期供给不足可出现坏血病。

酪氨酸的氧化代谢需要维生素C,坏血病患者尿中出现对羟基苯丙酮酸时,表明酪氨酸氧化不完全。给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服用0.5g酪氨酸,尿中排出对羟基苯丙酮酸,补充维生素C即行停止。维生素C的作用在于激活对羟基苯丙酮酸氧化酶,使对羟基苯丙酮酸形成2,5-二羟苯乙酸,然后继续代谢,最后形成甲酸与乙酰醋酸参与三羧酸循环。

维生素C将Fe+++还原为Fe++,增进铁在肠道中的吸收,并促使运铁蛋白的铁转移到器官铁蛋白中,以利铁在机体的贮存。在四氢叶酸的N5或N10位上联结甲酰、甲基、羟甲基或亚胺代甲基以形成活性化合物,需要维生素C参与。

抗坏血酸硫酸盐可在人体内将胆固醇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硫酸盐,有助于从循环系统中除去胆固醇。抗坏血酸也参与肝脏内胆固醇的羟化作用,形成胆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肾上腺富含维生素C,此维生素可能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肾上腺皮质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应激情况下降低,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可增加人体对低温的耐受性。

人体需要量与食物来源 血浆维生素C可反映膳食摄入情况,膳食调查结果表明,每日摄入75mg,血浆水平为56.8μmol/L(1.0mg/dl),摄入50mg,血浆水平为48.3μmol/L (0.85mg/dl),摄入25mg,血浆水平为17.0μmol/L(0.3mg/dl)。白细胞与血小板中维生素C含量,可衡量机体中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可将全血离心,然后测定析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层中的维生素C含量。膳食中维生素C充裕时,白细胞、血小板层中含量可达1420μmol/L(25mg/dl),血浆含量达56.8μmol/L(1mg/dl)。白细胞、血小板层维生素C含量低于1136μmol/L(20mg/dl),表示机体内维生素C不足,坏血病患者低于113.6μmol/L(2mg/dl)。静脉注射维生素C100mg后,3h内排出50%者为正常,15%者为缺乏。口服500mg维生素C后4h内,尿中排出5mg以上者为正常,3mg以下者为缺乏。人体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要维生素C约0.5mg,成年人每日摄入45mg可维持机体适当的维生素C营养水平; 摄入低于10mg将出现缺乏症状。各国最近公布的每日膳食中维生素C供给量差异较大。成年人每日最低者为30mg,最高为75mg;我国成年人供给量订为60mg,孕妇为80mg、乳母为100mg,不同年龄儿童为30~50mg。

抗坏血酸在蔬菜和水果中广泛分布,以绿色蔬菜和柑桔类含量最多。柿叶的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每100g新鲜柿叶的维生素含量可达2000mg以上,柿叶经过干燥制成柿叶茶,其含量每100g可达1000mg左右,是维生素C的极好来源。动物肝肾中也含有少量。

维生素C易被氧化,亦易溶于水,烹调时间宜短,不宜用焯的烹调处理。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02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