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接触—效应关系和接触—反应关系

接触—效应关系和接触—反应关系
 
摘要: 当个体接触某种环境因素时,环境因素的量与个体出现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称接触 (暴露)—效应关系(或摄入—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

当个体接触某种环境因素时,环境因素的量与个体出现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称接触 (暴露)—效应关系(或摄入—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一组实验动物或一组人群,接触某种环境因素后,引起某种生物学效应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与接触量之间的关系,称接触(暴露)—反应关系(或摄入—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接触—效应关系用某种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计量单位来表示强度,如接触有机磷农药与血液胆碱脂酶活性下降的关系; 接触四氯化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的关系等。因接触量不同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效应,这种关系称为接触—效应关系。接触—反应关系则用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强度,如若干组实验动物,分别接触同一种化学物质的不同量,结果出现不同的死亡率,这种接触量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接触—反应关系。在制订卫生标准,确定容许限值时,主要是以接触—反应关系为基础来制订的。

人体通过呼吸、口、皮肤等方式接触环境因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健康产生某种危害。接触环境因素的量与环境因素的理化性状,接触时间长短,人体或人群的差异性等有关。

接触—效应关系与接触—反应关系都可以用曲线来表示,不同的环境因素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效应和反应。这种效应和反应在全部剂量范围内(由低剂量到高剂量)很少呈直线关系。一般是呈“S”型曲线或抛物线关系,且均可经数学换算改成直线关系。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943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