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失能剂BZ检定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失能剂是一种使人员产生暂时性躯体或精神功能障碍,从而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战剂。BZ是六十年代外军装备的失能剂,化学名称为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现阶段外军研究发展的新一代失能剂的化学结构类型之一,仍然属于BZ类型,即替代羟乙酸酯类。 [阅读全文]

西部马脑脊髓炎病毒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西部马脑脊髓炎病毒简称西马病毒。是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一个成员,过去属于甲组虫媒病毒。1931年,K. F. Meyer等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病马脑组织中首次分离出本病毒。[阅读全文]

辐射防护监测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辐射防护监测是辐射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对各种场所、条件和各种类型的辐射进行测量。利用监测的结果可以估计人员受照射的剂量,或与有关标准比较,进行辐射防护的评价。而监测的最重要目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辐射效应,并限制随机性辐射效应的发生率,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 [阅读全文]

全身中毒性毒剂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全身中毒性毒剂的主要代表是氢氰酸和氯化氰,因含有氰基故称为“氰类毒剂”。这类毒剂毒性强,作用快,可称为速效性毒剂; 又由于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短,故属暂时性毒剂。 [阅读全文]

黄热病毒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黄热病毒是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模式种。[阅读全文]

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苯氯乙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军装备的一种刺激性毒剂,代号为CN。苯氯乙酮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员接触后迅速引起眼睛明显的刺激症状,大量流泪,故俗称催泪性毒剂。高浓度时对上呼吸道及皮肤也有刺激作用。[阅读全文]

辐射量和单位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从1928年以来一直是由“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讨论制定。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做出决议,将电离辐射量纳入国际单位制(我国规定,按国际惯例用符号SI表示)体系;1979年又在第十六届CGPM上接受辐射防护中使用的“剂量当量”为国际单位制。我国“国际单位制推行委员会”也建议采用和推行国际单位制。[阅读全文]

肉毒毒素中毒
创建时间:2013-01-09

摘要:肉毒毒素中毒(简称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平时,本病是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和其它胆碱能支配的神经生理功能的损害,病人多死于呼吸麻痹。[阅读全文]

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病毒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病毒,简称委马病毒,是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一个成员,过去属于甲组虫媒病毒。1938年Kebes和Rios在委内瑞拉首次从病马脑中分离出本病毒。[阅读全文]

染毒人员及服装消毒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消毒是防化卫生保障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人员及服装污染时,均可引起中毒。因此,对人员和服装的染毒部分必须及时、迅速消毒。 [阅读全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