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肉孢子虫与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与肉孢子虫病
 
摘要: 肉孢子虫病是由于肉孢子虫 (Sarcocystis)所引起,多数无症状。肉孢子虫为球虫类孢子虫,其形态和生活史与弓形虫及某些等孢球虫相似。肉孢子虫广泛寄生于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动物。终宿主为猫、狗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为牛、马、羊、兔等食草动物及猪、鼠等杂食动物。

肉孢子虫病是由于肉孢子虫 (Sarcocystis)所引起,多数无症状。肉孢子虫为球虫类孢子虫,其形态和生活史与弓形虫及某些等孢球虫相似。肉孢子虫广泛寄生于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动物。终宿主为猫、狗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为牛、马、羊、兔等食草动物及猪、鼠等杂食动物。肉孢子虫在终宿主肠壁粘膜固有层寄生,进行孢子生殖,所产生的卵囊或孢子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成熟的卵囊或孢子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肠道内逸出子孢子。子孢子穿入肠壁后进入血流,在许多器官 (特别是脑和肾)的血管内皮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裂殖子逸出后,经血流到达肌肉,并在肌肉内形成包囊,有时也可在脑或肾脏内成囊。狗、猫等终宿主吞食包囊而受染。肉孢子虫的卵囊或孢子囊仅对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有感染性,而其包囊仅对食肉动物有感染性。

已知寄生于人的有3种,即林氏肉孢子虫[Sarcocystislindemanni (Rivolta,1878)]、牛-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hominis (Railliet & Lucet,1891)Dubey1976]猪-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suihominis(Tadzos& Laarman,1976)]。

以往所谓的人体肉孢子虫病仅指由林氏肉孢子虫所引起的,但人体感染颇罕见,全世界仅报道30例,包括我国山东1例。

林氏肉孢子虫的生活史迄今未明,其终宿主可能为狗、猫等,人为此虫的偶然中间宿主,系因吞食了狗、猫等终宿主粪便中排出的卵囊或孢子囊而受染。林氏肉孢子虫大多在人体的咽、喉、食道及心肌的肌肉内形成包囊。包囊长管形,两端略尖,一般很小,但亦有长至5cm的,一般称为米氏管 (Miescher’s tube)。包囊壁光滑,内呈网状结构。成熟的包囊内有许多香蕉形的裂殖子,大小6~15×2~4μm,前端较尖,后端钝圆,核位于近后端,具有典型的顶端复体细胞器。包囊含有肉孢子虫毒素,对实验动物毒性显著,但对人的毒性不明显。

牛-人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分别在牛或猪的肌肉内成囊。包囊结构与林氏肉孢子虫相似。狗和猫为其正常终宿主,人可因吃含有包囊的牛、猪肉而成为其偶然终宿主。人体感染后可出现厌食、恶心、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粪便内可排出发育成熟的卵囊或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内含4个香蕉形子孢子及一团孢子囊残留体。牛-人肉孢子虫孢子囊大小为15×9μm,猪-人肉孢子虫孢子囊大小为13×19μm。

林氏肉孢子虫感染因无症状,生前常不能诊断,多系于尸体解剖时意外发现。诊断牛-人肉孢子虫病和猪-人肉孢子虫病的方法可用直接涂片或浓集法,检查随粪便排出的孢子囊。

林氏肉孢子虫感染毋须治疗。治疗牛-人肉孢子虫病和猪-人肉孢子虫病的方法与治疗球虫病相似。


林氏肉孢子虫

上: 包囊 下: 囊内成熟裂殖子


预防林氏肉孢子虫感染在于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饮水和食物被狗、猫粪便污染;预防牛-人肉孢子虫病及猪-人肉孢子虫病在于不吃未煮熟的牛肉或猪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932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