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失能剂BZ

失能剂BZ
 
摘要: 失能剂BZ属于抗胆碱能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与阿托品、东莨菪碱相似,但中枢作用较强,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失能剂BZ属于抗胆碱能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与阿托品、东莨菪碱相似,但中枢作用较强,作用持续时间较长。BZ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引起精神和躯体失能,中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使人员暂时失去战斗力。它的有效抗毒剂是中枢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毒扁豆碱和我国首先合成的催醒宁与催醒安。

BZ的化学名称为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3-quinu-clidinyl benzilate),它已成为研究胆碱能毒蕈碱样受体的工具药,简称QNB或QB。

BZ是白色或微黄色无嗅的结晶固体,熔点165~166℃,属有机碱,难溶于水,可溶于苯或氯仿等有机溶剂。与酸作用生成盐易溶于水。水解很慢,可使水源长期染毒。BZ的挥发度小,化学稳定性良好,受热不易分解,在200℃下加热两小时,只有百分之十几分解。BZ的半数失能剂量 (ICt50)是110mg·min/m3,ICt30 (30%失能剂量) 是90mg·min/m3。吸入失能量为2mg,肌注失能量为6μg/kg。BZ对人的半数致死剂量(LCt50)估计为200,000mg·min/m3。安全比大,LCt50/ICt50在103数量级上。固体的BZ可用爆炸法或热分散法造成气溶胶。野战情况下施放的BZ呈白色烟雾。BZ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吸入,也有报道,可经过合适的液体配方穿透皮肤引起中毒。

毒理作用 BZ和阿托品,东莨菪碱的药理毒理作用极为相似,均可在中枢及外周胆碱能神经组织中与M样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M样生理作用,显示出抗胆碱能效应。但BZ的中枢作用更强,作用持续时间也长。它的中枢作用主要是干扰或抑制突触间信息的传递,破坏高级调节功能,引起思维、感觉和运动方面的功能障碍。BZ在脑内分布的浓度以尾状核最高,壳核与大脑皮层次之,

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BZ)

中脑、桥脑、延脑等较低,小脑与脊髓最低。BZ较长时间在脑内保持一定浓度,因而作用持续时间较久。


中毒症状和诊断 BZ中毒的症状发展与剂量、染毒途径有关,也有一定个体差异,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时期:①症状发展期。中毒后1~4h,首先出现外周阿托品样症状,如口干、颜面潮红、心跳加快、眩晕、头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尿潴留,继之出现语言不清或紊乱、近记忆力障碍、理解或判断力减退、思维活动缓慢、步态蹒跚或不稳、幻觉、躁动不安等。②症状高峰期。中毒后4~12h症状加重,完全处于谵妄状态,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甚至昏迷。③症状恢复期。中毒后12h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在此期间有时仍意识模糊,或有冲动盲目行为,个别人可能出现猜疑、恐惧及违拗等表现。一般中毒后2~4天可恢复,但头晕、无力、思维活动慢等症状可持续更长时间。

在野战条件下对BZ中毒的诊断,主要靠症状表现。如发现伤员成批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者就要考虑BZ中毒的可能。诊断的要点即: 以意识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定向力障碍,以至谵妄等,伴有外周抗胆碱能症状如颜面潮红、口干、扩瞳、心跳加快、体温及皮肤温度升高等,可统称之为抗胆碱能综合征或谵妄综合征。

化学侦检和有关情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在无侦检和有关情报资料的情况下,如高度怀疑BZ中毒,在排除了神经性毒剂的可能性之后,可用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性诊断。

鉴于麦角酰二乙胺(LSD)和四氢大麻酚类化合物历来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性失能化合物,其中毒症状与BZ也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措施却有不同,鉴别诊断很重要。LSD引起明显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但不伴有其他外周抗胆碱能症状,其作用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短于BZ。四氢大麻酚除无典型外周抗胆碱能症状及意识障碍外,主要引起中枢性抑制、安静、嗜睡、动作缓慢; 由于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故于站位时头晕、无力等症状更为明显。BZ中毒早期或轻度中毒伤员往往仅有热性病容如体温轻度升高、脉率增快、头晕无力、疲劳困倦、关节不适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需注意鉴别,以免耽误治疗或误用BZ治疗药。

预防措施及早期处理 BZ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防毒面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简易防护器材也有防护效果。呼吸道中毒伤员一般都在数小时后症状才达高峰,应将染毒人员撤出染毒区,进行彻底洗消处理。不要忽略皮肤的洗消,因BZ可经皮肤中毒,即使在皮肤染毒后1h内用水冲洗皮肤,也还可能在1天后出现症状。炎热季节如气温超过25℃,对BZ中毒人员应脱去多余衣服预防恶性高热。如伤员体温升高达39℃以上,皮肤粘膜发干,应立刻采取物理降温措施,限制饮水以及防止误伤和误食。BZ中毒虽然引起口唇发干,一般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发生呕吐和尿潴留。对躁动不安的伤员要迅速严密监护,取下伤员的武器和其他自伤或伤人的物品,包括香烟、火柴、药品和能被吞食的小物品等;对昏迷伤员要注意维持呼吸道的畅通。

抗毒剂的应用 具有中枢作用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氨基甲酸酯类,是BZ及其类似物中毒的有效抗毒剂。外军使用的BZ抗毒剂是毒扁豆碱。我国首先人工合成的催醒宁和催醒安的抗毒作用与毒扁豆碱作用相似,但毒性较小,作用时间较长些。

毒扁豆碱 又名依色林。临床用其水杨酸盐,为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有光泽的结晶状粉末,熔点184~187℃,无嗅、味苦,能溶于水或乙醇。水溶液呈中性或弱酸性,稳定性较差,易被水解和氧化。长时间曝光,接触空气,加热或有微量金属存在时极易变成淡红色,不宜再用。毒扁豆碱进入体内后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形成易于解离的复合物,使酶暂时失去活力,导致乙酰胆碱蓄积,增强了内源性乙酰胆碱与毒剂竞争M受体的作用,逐渐恢复神经功能,显示对BZ及其类似物中毒的治疗作用;但毒性较强,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毒扁豆碱作用半衰期约30min,需重复用药方可获得满意疗效,过早终止治疗可导致中毒症状复发。因此当治疗产生良好效果后,可改为维持剂量间断重复用药,并随着中毒症状的减轻逐渐减少剂量和给药次数,整个疗程可能是数小时到数天。由于毒扁豆碱作用迅速而强烈,误用、过量或敏感者可产生拟胆碱能样副反应,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药。首次剂量根据中毒症状的轻重可肌注2~4mg(治疗性诊断可减半),儿童用药酌减,可肌注0.5~1mg。30~45min后无明显效果,可重复用药一次,维持剂量可改为2~5mg口服。对过量或产生明显副作用者,如心率减慢低于50~60次/min、血压明显下降,可肌注硫酸阿托品。

催醒宁 催醒宁的化学名称为1,3,3一三甲基-5-二甲氨基甲酰氧基吲哚满盐酸盐。系我国于六十年代初首先人工合成,为白色固体,熔点188~190℃,易溶于水,水溶液是酸性,较毒扁豆碱稳定。其药理毒理作用与毒扁豆碱相同,毒性为毒扁豆碱的五分之一,作用持续时间长于毒扁豆碱,约 2~4h。催醒宁首次剂量可肌注10~20mg,治疗性诊断可减半,当效果不满意时,可适当增加剂量5~10mg,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15~30mg,维持用药量可酌减。根据病情可逐渐减少剂量延长重复给药间隔或改口服用药维持。催醒宁副反应的治疗同毒扁豆碱,可用局部滴眼以对抗BZ的扩瞳作用。

催醒安 催醒安化学名称为N,N-二甲氨基甲酸间-(2-二甲氨基乙氧基)苯酯盐酸盐。系我国于七十年代初首先人工合成,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141~143℃,易溶于水,水溶液稳定。催醒安药理毒理作用与毒扁豆碱和催醒宁相同,毒性约为催醒宁的十分之一,烟碱样作用

毒扁豆碱

催醒宁

催醒安

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均较催醒宁轻。治疗BZ及其类似物中毒常用剂量为100~200mg静注,用法原则及副反应治疗与毒扁豆碱相同。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措施主要应用于: 极重度伤员,单纯使用毒扁豆碱、催醒宁或催醒安效果不满意者,或主要症状虽得到基本控制,仍有明显残留症状。较常出现的有昏迷、高热、尿潴留、瞳孔扩大、心率过快等。对昏迷不醒的伤员应加强护理,防止角膜溃疡和吸入性肺炎,维持营养和液体平衡,注意肾功能,必要时进行导尿,预防感染等。常由于毒扁豆碱等治疗剂量不足或膀胱过度充盈引起的躁动,经追加剂量或导尿即可控制。极重度中毒者可能出现肢体抽搐、惊厥,可酌情使用安定剂,如氯丙嗪、安定等。中枢安定剂可加强BZ的中枢抑制作用,甚至进入麻醉状态,故在使用时要密切监视呼吸系统功能,如发现呼吸严重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抑制呼吸的巴比妥类、吗啡类药物应慎用。由于不能排汗等散热功能障碍所致高热,应迅速用冰袋、酒精擦浴等降温。体温超过41℃,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死亡。给氧纠正缺氧,静滴碳酸钠和高渗溶液,如用20%甘露醇等纠正酸中毒,预防脑水肿。有尿潴留可肌注新斯的明或氨甲酰胆碱。瞳孔扩大可用0.25%毒扁豆碱或0.5%催醒宁滴眼。心率过快可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8190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