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学

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学
 
摘要: 本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地多分布于林区及其附近。我国已知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的林区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人的发病也多在这些林区及其周围地区。

本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地多分布于林区及其附近。我国已知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的林区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人的发病也多在这些林区及其周围地区。

在自然疫源地内,远东型TBE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野生脊椎动物和媒介蜱中存在而且循环。人只是因偶然进入自然疫源地而受到感染。

媒介主要是全沟蜱(我国及远东)和篦麻蜱(中欧)。在我国东北森林中不同生境蜱的带毒率也有所不同,在以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为8.9%,采伐迹地为9.8%,以针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为4.0%。在这些生境中,全沟蜱又占绝对优势(占87~92%),而且密度较高 (每一人工布旗小时平均蜱数在7至74之间,有时可达几百只)。因此,工人在这些地带作业,被蜱叮咬后容易受感染。在新疆,蜱在林边灌木丛中密度高,许多上山采药的人,易受感染发病。

我国东北本病自然疫源地中花鼠、林姬鼠、棕背䶄都可以携带本病毒,但花鼠的带蜱率较高(73.4%),蜱指数也高(4.4个/鼠)。其它两种的带蜱率则较低(分别为29.6%和26.8%),蜱指数也低(分别为0.59和0.64个/鼠)。但是棕背䶄是林区的优势种(占76.4%)较花鼠(占6.9%)高的多,作为本病的贮存宿主来说,二者的重要性相差不多。林姬鼠和其他鼠类较少,作为本病贮存宿主的重要性不大。鸟类,特别是在灌丛和地面活动的鸟,如珍鸡带蜱率(43.4~56.9%)、蜱指数(3.1~3.2个/鸟)都较高,作为蜱的饲养宿主,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

人主要是在进入疫源地被蜱叮咬后受感染发病。有时由于开发林区,使林区周围的家畜受到感染,(如牛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可达46.9%),而且成为蜱的饲养宿主,将自然疫源地扩散成为经济疫源地,这样人在其生活区内也可能受感染。在欧洲,羊被蜱叮咬受感染后产生病毒血症,从乳汁中排毒,当人饮用受感染羊的生奶时也可以受感染,如在捷克发生过较大的流行,这时,小儿也可以发病。

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但各地不一样,在我国和远东,多在4~7月,6月为高峰,与媒介全沟蜱活动季节平行。在中欧,由于篦麻蜱是传播媒介,其活动有两个高峰,一是5~6月,一是9~10月。发病曲线与蜱活动曲线相差约14天,与本病外潜伏期相当。

另外本病毒的实验室感染比较严重,曾造成不少工作者的死亡或残废,多为气溶胶感染,应引起注意。人与人之间没有传染性。

林区工作人员要穿防护衣(衣领、袖口、裤腰和裤脚束紧的五紧服);劳动中定时互相检蜱;建立检蜱站,在下班时,对所有工人检蜱; 接种疫苗(过去用福尔马林灭活组织培养疫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在林区用有机磷剂灭蜱,一次可使该地整个季节无有蜱的活动,但尚未推广。在欧洲为防止经牛、羊奶传播,他们曾经对家畜用含氯杀虫剂进行灭蜱,(但据说对家畜有害)。对家畜做免疫接种和消毒牛、羊奶。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330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