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生物武器防护中的灭鼠

生物武器防护中的灭鼠
 
摘要: 生物武器防护中的灭鼠系指在遭到生物武器袭击时的各种灭鼠措施,以防止鼠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生物武器防护中的灭鼠系指在遭到生物武器袭击时的各种灭鼠措施,以防止鼠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啮齿动物是现代最主要的害兽,从卫生、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仅就啮齿动物对疾病的传播就足见其危害的严重性。据世界卫生组织(1974)的资料,全世界共有啮齿动物1687种,其中90%的种类和疾病的传播有关。至少能对人类传播35种疾病,包括鼠疫以至最近在非洲发现的拉沙热。

在战时啮齿动物的杀灭也是生物武器防护中的重要防制对策之一。不管敌人采用何种释放战剂的手段,如气溶胶、媒介节肢动物或生物战剂感染的鼠类,都会感染当地的啮齿动物,也可能形成疫源地,造成持久的危害。可见在反生物战灭鼠工作中不仅要及时消灭敌投的鼠类,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日常的灭鼠工作,控制鼠类密度,使敌人的生物战剂不可能在其攻击地区形成疫源地。

在发现敌投带生物战剂的鼠类时要及时用各种工具,如铁锹、木棒等扑打,或放火焚烧,这似乎比较简单。但由于投放带生物战剂的鼠类并非是主要的释放手段,故进行全面的灭鼠,包括家鼠和野鼠,相比之下更为可取。

灭鼠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①改造环境,如消除住宅周围的杂草防鼠和防鼠建筑。②改变鼠类的行为,如驱避剂和引诱剂的应用。③控制种群密度,直接的方法有灭鼠剂毒杀、捕鼠器捕打和天敌残食等,间接的有对栖息场所的管理,减少或消除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以及使用化学绝育剂和微生物灭鼠剂等方法。

鼠害的发生是一种生态学现象。人为了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草原为耕地,建立住宅、居民点、城市,从而改变了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给小型啮齿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啮齿动物之所以会成为现代最繁盛的哺乳动物,人要负主要责任。凡是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不良的场所,鼠害就严重。鼠害既然是和人类经济活动有关的生态学现象,防制工作就必然会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环境改造是最有希望的减少鼠类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实现。仅靠养猫扑鼠或保护鼠类的自然天敌是不可能减少鼠害的。其他的方法或由于效果差,或由于技术还不成熟,都不实用。反生物战的灭鼠和平时防制流行病的灭鼠原则基本相同。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目前灭鼠剂的使用是综合防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灭鼠措施。现代的灭鼠实践主要是采用灭鼠剂。

灭鼠剂分急性的(或单剂量的)和慢性的(或多剂量的)抗凝血剂二大类。磷化锌,氟乙酸钠,氟乙酰胺和灭鼠优等属于急性的。这一类灭鼠剂作用快速,用饵量少,比较经济,但由于受鼠类摄食行为的影响,灭鼠效果比较差。杀鼠灵、敌鼠或敌鼠钠盐作用缓慢,用饵量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良好。若使用得当可以完全消灭局部地区的鼠类。最近发展的两种第二代抗凝血剂大隆和溴敌隆单剂量对家栖鼠和常见野鼠也有效,兼有急性和慢性灭鼠剂的优点,很适合于反生物战灭鼠。采用0.005%的大隆或溴敌隆毒饵,每隔4~6天投放1次,连续3次,可以完全消灭鼠患。

没有一劳永逸的灭鼠方法。有效的防制措施须注意做到下列几点: ①各级领导重视,有足够的经费、灭鼠剂及其他物资的供应。②有关灭鼠的科普知识宣传和专业人员的培训。③正确地配制毒饵,大面积使用前要进行适口性试验,适口性不合格的毒饵坚决不用。④建立有效的检查强化制度,及时消灭迁入的鼠类,消除鼠类隐藏场所,使之无法定居繁殖。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192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