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慢性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
 
摘要: 慢性放射病是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受到超过限制剂量的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按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和慢性内照射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是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受到超过限制剂量的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按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和慢性内照射放射病。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射线的强度和性质,人体的一般状态,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等,目前尚难确切提出慢性外照射放射病的剂量范围。

慢性放射病时,多数病人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激动、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的表现。其中以无力、头痛、头昏、睡眠障碍等出现最早,常先于血象的变化。症状的出现及消长与从事辐射工作的工龄和累积剂量有一定关系。这些症状并非慢性外照射放射病所特有,但结合职业史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早期通常没有明显阳性体征,只有某些轻微的神经反射和神经血管调节方面的变化。病情明显时,常伴有出血倾向。晚期有少数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抵抗力低下和早衰等现象。极少数病人可出现放射白内障及间脑综合征。

皮肤营养性病变也很明显,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角化过度、皲裂、毛发脱落、色素沉着等。局部接受剂量大的手部,上述皮肤改变更为明显。可出现指甲增厚变脆、皮肤萎缩、赘生物生成、溃疡甚至癌变。

上述症状的早期是可恢复的,经短期脱离放射性工作或进行适当治疗,可以好转或消失。否则,随病情的发展症状可加重,并由功能性变化转变为内脏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慢性放射病时造血系统改变的特点是,外周血液的变化早于骨髓的变化,一般又以白细胞变化较早。白细胞的数量变化有以下几种类型:

白细胞增高型,接触射线后白细胞总数逐渐增至11,000/mm3以上,持续时间较长,此型较少见。

白细胞波动型,接触射线后白细胞总数先增至11,000//mm3以上,而后降至正常范围,最后低于4000/mm3

白细胞减少型,接触射线数年后,白细胞总数逐渐降至4000/mm3以下。此型多在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时出现。

与白细胞总数变化的同时往往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改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形态改变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核空泡以及胞质出现空泡、中毒颗粒等。淋巴细胞有双核、双叶、微核、核固缩、空泡以及异形淋巴细胞等改变。

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改变出现较晚,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也偶而出现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在早期没有明显变化,稍后可见以粒细胞系统为主的增生低下或成熟障碍和巨核细胞减少等。

其它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双核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以及骨髓间接分裂指数下降,畸形分裂细胞增多等。

生殖功能检查发现部分男性病人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动力减弱,死亡和畸形精子增多。女性卵巢功能减弱。

肾上腺皮质对小剂量电离辐射有较高的敏感性。部分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对ACTH应激反应减弱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

多数病人可显示物质代谢异常,主要为蛋白电泳、糖耐量曲线的异常。

慢性放射病的诊断的依据包括:(1)必须确定有长期接触超过限制剂量的历史。为此应详细调查病人与射线接触的经历,射线的性质、强度、工作性质、操作方法、防护条件、接触射线的实际工龄,同工种人员的健康情况,并估计出可能接受的剂量。

(2) 参加辐射工作前身体健康,工作一定时间后,首先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以后相继出现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等系统的改变,常伴有出血倾向或皮肤营养障碍。这些症状的消长又与接触射线量有关。

(3) 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对造血系统、脏器功能(肾上腺皮质、性腺、甲状腺)、糖耐量等检查,时有出现上述相应变化者。

慢性放射病的神经衰弱症状要与一般神经衰弱,内耳眩晕症、更年期综合征相鉴别,内脏功能失调应与一般内科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相鉴别。

造血系统的变化应注意与慢性苯中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贫血以及因感染(病毒、立克次体)、某些药物(氨基比林、硫氧嘧啶)、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有机砷制剂、汞制剂、某些疾病(病毒性肝炎、脾功能亢进)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与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相鉴别。

慢性放射病无特异性诊断指标,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并且受心理等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诊断时,必须分析所接触射线性质、强度、接触射线的实际工龄和估计接受剂量等资料,并参考患者以往的健康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要排除其它有害因素的影响和其它疾病,才能确立慢性放射病的诊断。

慢性放射病根据病情分成两度: Ⅰ度病人,有明确的长期接触射线和超过限制剂量的接触史,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逐渐减少(4000/m m3以下)或白细胞总数增高(11,000/mm3以上)持续时间较长,并有分类异常或血小板轻度减低。骨髓增生正常或轻度异常。内分泌系统或物质代谢检查轻度变化。Ⅱ度病人的射线接触史同Ⅰ度。有较严重或顽固的临床症状。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有二项或三项明确减少或白细胞肯定减少到3000/mm3以下。骨髓增生低下。有出血倾向。内分泌功能、物质代谢方面有明显改变,或伴有皮肤明显营养障碍等改变。

为预防慢性放射病,对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必须作健康检查。严格掌握标准。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定期体检,以保障健康,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妊娠期间尽可能减少受照剂量,特别是头三个月。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卫生防护规则,改善防护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对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首先,必须脱离职业性辐射工作,注意锻炼身体,适当加强营养及补充各种维生素,增强体质是有效的积极措施。对待各种症状可采取不同的治疗。

对神经衰弱症状的治疗,睡眠障碍可用镇静安神药;头昏、头痛、易激动、多汗等可用调节植物神经药物。全身无力可选用强壮剂,并可配合耳针、体针和其它理疗等。白细胞减少可选用生血、活血化淤、健脾补肾药。止血可用凉血止血中药或健脾补肾药物,西药可选用临床常用的止血药。血小板或白细胞显著减少,或严重贫血时可输注新鲜血或多次少量新鲜血。内分泌功能减弱的治疗,男性出现性欲减退、阳萎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选用有关激素类制剂,或由中医辨证施治。慢性放射性皮炎,按病情可采取保守疗法,主要是保护创面,减少刺激,防止破溃,增强新生上皮的抵抗力。若溃疡坏死,长期不愈,或赘生物形成及癌性变者,要及早进行外科治疗。

关于慢性放射病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欧美等国,特别是ICRP和UNSCEAR的文件都未提到慢性放射病问题,他们把某些辐射损伤划入非随机性效应之内,例如白内障、皮肤损伤、造血系统的损伤等,而另外一些损伤如皮肤癌变等列于随机性效应之中。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563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