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是发生于手掌面的霉菌病,主要从足癣传染而来,以手挖脚是主要传染因素。菌种与足癣的菌种基本一致。但因手为暴露部位,不产生浸渍糜烂型。指缝糜烂常是由白念珠菌,而非一般癣菌引起。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手每天接触多种物质,有时产生顽固的慢性湿疹样变。临床可分为两个类型: ①鳞屑型: 开始在一侧掌心或指侧出现针头大水疱,疱壁较厚,不自行破裂。急性发作时,可有轻微炎性反应,伴有不同程度的痒感。水疱干燥后形成点状、白色鳞屑、大的中心表皮脱落,留下有狭窄边缘的环状损害。以后损害逐渐增多扩大,相互融合,形成多环形,边缘向内微翘起,环内皮肤纹理变宽深、变厚、触之有粗糙感。如经久不愈,可传染到指甲和另一手掌而呈对称性。如手癣从手掌边缘向手背发展,则可形成环状、多环状体癣型损害。②慢性湿疹型: 少数病例无明显水疱,亦无环状鳞屑性损害,掌心逐渐变成弥漫性增厚,伴有小片鳞屑,触之粗糙,常对称分布,在形态上,酷似手掌慢性湿疹,可称为霉菌性湿疹。在夏季可发生水疱使痒加剧,在冬季皮肤干燥时,可发生裂隙引起痛感。病程缓慢,常多年不愈。
实验室检查与足癣同。湿疹型的霉菌直接检查和培养,可均为阴性。鳞屑型的诊断较容易,湿疹型需与慢性湿疹鉴别,二者在形态上很难区分。霉菌检查和皮损的发生发展史有助于鉴别。治疗主要用30%冰醋酸,水杨酸、苯甲酸酊(水杨酸3~6%、苯甲酸6~12%的酒精溶液,亦可用凡士林代替酒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