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核爆炸闪光盲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核爆炸引起的闪光盲是光效应的一种形式。核爆炸闪光和火球的亮度可达几百万熙提(Sb)。这样强的光通过大气层可传到相当远的距离,作用于人眼,能使视网膜上感光的化学物质(视紫质)被“漂白”,造成视觉功能暂时性紊乱,出现视力下降,即闪光盲。 [阅读全文]

免疫接种方法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疫苗接种一般采用皮上划痕或皮下注射法,有的可用口服法。为大量人群接种可用无针注射器(jet-injector见图1,2)或气雾免疫法 (aerosol immunization)。[阅读全文]

落矶山斑点热
创建时间:2013-01-09

摘要:落矶山斑点热属于斑点热群,是由立氏立克次体引起的经蜱传播的急性发热病。潜伏期平均6~7天(2~12天)。病情轻重不一,重病人可于12小时内死亡。病死率20%~80%。和其他斑点热不同,在蜱咬处一般不产生初疮或焦痂。[阅读全文]

肠型急性放射病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全身或腹部遭受较大剂量辐射造成的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胃肠道症状,病程急剧,是不易救治的一种急性放射病。也有人称之为“肠型死亡”或“肠型综合征”。[阅读全文]

神经性毒剂中毒生化机理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神经性毒剂是一类剧毒的致死性毒剂,在体内选择性地侵害神经系统。它主要作用于胆碱酯酶(ChE)和胆碱能受体(ChR),而它本身又受相应的酶系统的催化分解。神经性毒剂对胆碱酯酶产生强烈的抑制,在试管内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克分子浓度的负对数(pI50)可达8~9。 [阅读全文]

核爆炸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核武器爆炸后形成的烟云含有大量放射性粒子,在大气中运动扩散并逐渐向地面沉降,形成放射性落下灰,造成环境污染。研究它们污染环境的特点,对防止落下灰的危害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

贝纳柯克体
创建时间:2013-01-09

摘要:贝纳柯克体又名Q热柯克体是Q热的病原体。1935年在澳大利亚Queensland最早发现,接着用豚鼠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来。Q热柯克体主要通过消化道食用未经足够加热的牛奶或奶制品而传播。[阅读全文]

皮肤防护器材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皮肤防护器材是用于保护皮肤,使之免受毒剂、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战剂沾染和损伤的一种个人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可分为透气式防毒衣和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两类。[阅读全文]

窒息性毒剂光气检定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窒息性毒剂也称为肺刺激性毒剂,一般包括氯气、氯化苦、光气和双光气,但后两者是典型代表。[阅读全文]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效应
创建时间:2013-01-08

摘要: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效应是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生物效应。这些效应表现在受照者本人的为躯体效应,如急性损伤、慢性损伤和远期效应等,表现在受照者后代的为遗传效应,如某些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等。 [阅读全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