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 [Haemonchus contortus (Rudolphi,1802) Cobb,1898]属于毛圆线虫科,血矛线虫属。成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和许多种野生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内,分布遍及全世界。我国动物感染普遍。人体感染偶见于巴西和澳大利亚。
成虫细长,粉红色,具有不发达的口囊。口囊内背侧有一角质矛状小齿,称咽矛。虫体两侧距头端0.3~0.5mm处有刺形的颈乳突。雄虫长10~20mm,宽0.4mm。交合繖的背叶附着于左侧叶的基部内面,因此交合繖极不对称。腹肋在接近1/2处才与侧肋分开。背侧肋细长,左侧的背侧肋与背肋的基部接近。背肋在远端分为两枝。交合刺长0.45~0.5mm,近端粗,向远端逐渐变细,末端呈钩状。引带梭形,长200μm。雌虫长18~30mm,尾端尖,阴门位于虫体后1/5,前方有舌唇状悬垂。虫卵椭圆形,大小75~95×40~50μm,卵壳薄、透明,内含16~32个细胞。
成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皱胃或十二指肠上段的粘膜上,以血液为食。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环境中孵出幼虫,经4~5天蜕皮2次成为感染性幼虫。当宿主动物食草时,感染性幼虫进入宿主的前胃,脱鞘后移行至皱胃或十二指肠上段,再蜕皮一次发育为成虫。人受感染是由于生食污染有感染性幼虫的蔬菜或其它食物。成虫附着于胃、肠粘膜上,利用咽矛刺破微血管导致出血。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消化不良、贫血、水肿和消瘦等。虫卵与其它圆线虫卵如钩虫卵、结节线虫卵相似,难以鉴别,驱虫后根据成虫形态可以确诊。预防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