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是日晒后发生的多形性光敏感性皮肤病。引起本病的光谱为290~320nm,而长波紫外线(320~400nm以上)也能引起慢性损害。光照后几小时至4天,局部出现多形性皮损如丘疹、水疱、结节、斑块等,亦有湿疹和广泛性红斑。可同时有几种皮损。以丘疹和湿疹较多见。斑片形的水肿性红斑形似盘状红斑狼疮。皮损好发于面、胸前V形区和上肢,但其它部位受日光后,也可发疹。偶有瘙痒,如停止照射,则1~2日内皮损自行消退,不留痕迹。病程缓慢,好发于青壮年,大都春夏发病,夏末减轻。光试验对诊断有价值,可用小于320nm波长的光源照射患者背部,阳性反应者,48~96小时内出现红斑、丘疹、斑片或水疱。组织病理主要为真皮内血管周围细胞浸润,表皮变化无特异性。本病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淋巴细胞浸润、夏令水疱病、红细胞生成型原卟啉病、药物光敏感和接触光敏感等区别。减少日光照射,外用防光剂,如二氧化钛霜剂。抗疟药氯喹有一定毒性,仅短期应用于严重病例,能使病情缓解。外用皮质激素霜可控制急性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