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历史的今天 >>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摘要: 1983年12月22日 (农历冬月十九),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使我国跨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83年5月以来,国务院电子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29个单位的95名计算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成立“银河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组”,并分成7个小组对“银河”机进行全面、严格的技术考核。结果表明:26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正确性考题,先后计算3遍,数据完全相同,结果正确,精度符合要求;在单道操作系统或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全系统和主机稳定可靠;硬件系统向量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亿次以上,软件系统内容丰富,功能较强,使用方便,性能先进,“银河”巨型机在设计、生产、调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一些理论问题。有些是国内首次使用,有些达到了国际水平。

“银河”巨型机的研制任务是1978年2月由邓小平同志交给国防科委的,国防科委又把这一任务落实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这个仅200多人的研究所,工作人员队伍很年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但这些年轻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依靠各地20多个单位的支援协作,只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银河”巨型机的研制工作,使全国人民为之扬眉吐气。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3838 次
  • 发布时间: 2013-12-23
  • 更新时间: 2013-12-2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