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毒理学 >>二醇类

二醇类
 
摘要: 二醇是在两个碳原子上具有两个羟基的脂肪烃。大多为粘稠液体,少数为固体。常温下蒸气压较低,不易挥发。二醇及其衍生物均属低毒类或微毒类。聚二醇类的毒性随分子量增加而减低。



二醇是在两个碳原子上具有两个羟基的脂肪烃。大多为粘稠液体,少数为固体。常温下蒸气压较低,不易挥发。二醇及其衍生物均属低毒类或微毒类。聚二醇类的毒性随分子量增加而减低。

乙二醇为无色、无嗅有甜味的粘稠液体。比重1.1133(20/4℃)。沸点197.6℃。蒸气压0.06mmHg(20℃)。属低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5.5~8.54ml/kg。人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经消化道吸收,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进而呼吸及心脏衰竭、肾和大脑损害。加热后的饱和蒸气主要刺激粘膜及引起轻度麻醉。亦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造血功能障碍。但在常温下不能引起呼吸道吸入中毒。本品也能经皮吸收引起中毒。

乙二醇体内代谢过程

乙二醇的代谢与染毒量有关。给兔经口或皮下注射14C标记的乙二醇0.1~2.0g/kg后,在1~11天内经尿排出的14C占染毒量的17~28%。在1和3天内呼出的14CO2分别占42%和60%。染毒剂量增至2.5~5.0g/kg时,则在1和2天内由尿分别排出46%和56%。可见剂量加大后由尿排出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尿中排出的主要是乙二醇原形。至于草酸盐在尿中的排出量则因动物种类而异。

乙二醇的中毒机理尚未完全明瞭。目前认为中毒的早期症状是由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在后期,则乙二醇的氧化代谢产物可引起肾脏改变,长期以来认为是由于氧化产物草酸盐阻塞肾小管所致。但晚近证明,肾脏改变并不一定伴有草酸盐沉积。在体内氧化代谢形成的其他一些含醛基的中间产物如乙醇醛、乙醛酸等,毒性都比乙二醇大。它们可抑制氧化磷酸化、葡萄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这些醛类物质能与含巯基的酶和蛋白质的氨基酸起反应,并能特异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和5-羟色胺代谢。所以乙二醇的毒作用可能由草酸、氧化中间产物和乙二醇本身引起。

防止误服。在工业生产中应避免皮肤长期接触本品,以防止经皮吸收中毒。急性乙二醇中毒时用乙醇治疗有效。乙醇可能在体内与乙二醇竞争醇脱氢酶,从而阻碍乙二醇的氧化,使之呈原形排出,以降低其毒作用。 维生素B和维生素B1是乙二醇分解为毒性低于草酸的产物所需的两个辅助因子,可于早期大剂量应用。

属于二醇类的物质尚有丙二醇类、丁二醇类、已二醇类等多种化合物,其中除苯乙二醇及平均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类为固体外,余均为液体。经口毒性均为低毒或微毒。二乙二醇曾因用于配制内服药而致中毒。除乙二醇外,均无生产性中毒的报道。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0117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