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应用于医学诊断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五十年代初,采用了脉冲反射式超声仪,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同时,为获得切面图象,提高诊断准确率,也开始了对超声显象仪的研究。七十年代以后,由于采用电子计算技术、灰阶显示和实时显象方法,在超声成象质量和探测方法上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进展极快。超声探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肾、脾、胃、颅脑、眼、心、子宫、卵巢、浆膜腔积液等多种脏器疾病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别是对于软组织和腹部肿块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肿瘤的超声诊断基础 超声是频率在每秒20,000赫(Hz)以上,超出听觉范围的声波,在人体软组织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左右。根据超声的以下主要特性可作为肿瘤诊断的基础: ①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和脏器中传播时形成超声波束,具有明显的指向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指向性也越显著。超声诊断肿瘤就是利用超声波束在传播过程中的这种良好定向性,有目的地投射到肿瘤或肿瘤的可疑部位,进行连续扫查,以发现病灶。②超声波束在穿越人体过程中,垂直投射到两种不同组织的界面上时,一部分超声能量即在此界面上被反射回来,其余能量穿过界面进入到下一组织,根据这种反射特性,可以测定肿瘤的前后径、内部界面及其分布规律性。在声阻相同的均匀组织中,超声波束不产生反射,而在不均匀的组织中当界面两侧组织的声阻不同时,就会发生反射,两者间的声阻差别愈大,反射的能量也愈强,因而不同组织或不同性质的肿瘤,其所反射的规律和强度也不一致,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组织间声阻差别的大小还可产生一定程度的折射,折射和不与超声波束垂直界面所引起的反射,可能产生假象,引起误诊。③超声波束穿越组织时,其能量被组织吸收,随着穿越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散射和折射也是造成衰减的原因。在同一组织中,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衰减越大;而条件相同时,超声在正常组织的衰减最小,一般的病变衰减较大,癌组织中衰减最大。因此,应用超声可以鉴别肿块的某些病理性质。
超声探测肿瘤的方法 超声检查是一项安全、简单的诊断手段。探测前,除胆囊、胃、胰需要空腹外,一般不需特殊准备。常用方法有两类: ①直接探测法:受检部位表面涂以耦合剂,探头直接与之接触。这一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探测较深部的肿瘤,如脑、眼、肝、胆、胰、肾、腹部或盆腔肿瘤等。②间接探测法: 对位于浅表部位的肿瘤,如甲状腺、乳腺肿瘤等,为避免探头的近场盲区,提高探测效果,可以用此法探测,在探头与被探测部位间用去气水作为透声介质,使探头在水中进行扫查,以获得清晰的图象。
各种肿块的波型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超声探测各种肿块的波型图象和临床意义,可归纳如下表(表1)。
表1 回声图象类型及临床意义
| 回声图象类型 | 临 床 意 义 | |
液性 | 无回声反射型 | 提示为囊性肿块、如单纯 | |
有间隔回声反射型 | 提示为多房性囊肿 | ||
实体性 | 细小均匀性回声反 | 提示为质地均匀性实体 | |
不均匀性回声反射 | 提示为质地不均匀性实体 | 高度衰减型 | 提示为质地致密的实体 |
(续表)
| 回声图象类型 | 临 床 意 义 | |
混合性 | 大部分无回声小区 | 提示为囊性肿块,内有小 | |
部分无回声区部分 | 提示为混合性肿块、部分 | 部分气体部分无回 | 提示为气体和液性混合肿 |
颅脑肿瘤 应用颅骨外超声探测法检测颅脑中线反射位置的偏移,以判断颅内有无占位性病变,这种方法亦称为脑超声图。一般认为正常人中线波的偏移如超过0.3cm,结合临床才有诊断意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正确率约在85~98%,目前已广泛用以判断天幕上有无占位性病变。
眼肿瘤 应用超声探测眼球内和眼眶内肿瘤可不受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混浊的影响。应用超声探测眼球内黑色素瘤和小儿成视网膜细胞瘤,肿瘤部位常能得到明显的回声(图1)可与视网膜剥离相鉴别,有临床实用意义,诊断符合率约在90%。眶内肿瘤回声一般在增厚达0.5cm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出现无回声反射时则为囊性占位病变。在各类眶内肿块中,超声探测显示异常反射的约占95%,故有助于鉴别眼球突出系属于球内病变或眶内病变,但对眶内淋巴瘤、肉瘤和假瘤尚不能鉴别。
图1 左眼成视网膜细胞瘤的声象图左侧箭头示右正常眼及晶状体,右侧箭头示左成视网膜细胞瘤,肿瘤位于颞侧
甲状腺肿瘤 用直接探测或间接的间隔连续显象法,在灰阶超声图上出现甲状腺弥漫肿大或局限性肿大,前者常属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炎,后者则多为肿瘤。应用超声探测能鉴别肿瘤属于囊肿性、实体性或混合性。甲状腺囊肿呈现一个边缘清楚的透声暗区; 甲状腺炎伴有水肿时,呈均匀性肿大,轮廓清楚;实体性肿瘤,如呈现均匀性细小回声,多属良性,如呈现强烈不规则反射或肿瘤后壁模糊不清时,则提示有恶性可能。结合放射性核素扫描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连续切面象,可测定其体积。
乳腺肿瘤 应用5兆赫频率以上超声灰阶显象仪能显示乳腺囊性增生病、囊肿、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的不同图象。乳腺囊肿的边缘清晰,中间为透声暗区;纤维腺瘤的边缘光滑,后壁清晰,多为均匀细小反射,或为实性暗区;乳腺癌则呈现强烈的不规则回声,边缘不整齐,底部回声减弱或有缺损。因而应用超声鉴别乳腺囊肿与实体瘤有较大价值,但在鉴别良恶性方面还不够满意。
肺及纵隔肿瘤 虽然由于肺泡内含有空气,超声难以穿透,因而超声对肺部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大。只有当肿瘤靠近胸壁,在肿瘤与胸壁间的肺组织实变或充满炎性渗出时,超声才有可能探测到。当这类肿瘤不能得到痰液脱落细胞阳性诊断时,可通过超声定位后再行穿刺,常能获得满意的病理诊断。纵隔肿瘤亦由于解剖部位的关系,只有当其位于前上纵隔时,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胸腺瘤、淋巴瘤、畸胎瘤等,超声探测有可能获得肿瘤图象并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 由于肝脏是一个实体器官,于正常灵敏度下探测时,常呈现均匀结构。自采用灰阶扫描和实时成象后,对肝脏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容易发现肝实体的异常改变,还可以观察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外胆管的走向、粗细、压挤、变形、扭曲等,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定位有较大帮助。应用超声探测以鉴别肝囊肿、多囊肝和肝癌具有一定作用,能迅速反映液性区域,易与实体性肿瘤相鉴别。如为肝癌,超声探测能反映其占位病变所在及其对脉管的挤压现象。在回声图上,肿瘤区常可呈现丛波或迟钝波(图2);声象图上,可呈现不规则强烈光团,其周围常有一圈带状暗区(图3),也可为实性暗区(图4),或全肝呈不规则分布的较强的异常反射,有助于与其他肝脏疾患的鉴别诊断(表2)。此外,超声对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也有作用(表3)。
对核素扫描出现肝区放射性缺损或分布稀疏的病例,超声探测能确定该区域为液性占位、实体占位或是由于肝萎缩的肝下缘上移所引起,并能描绘出肝脏下缘从而获得鉴别诊断。通过超声探测绘出肝脏及肝内肿瘤的体表投影,有可能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临床治疗前的参考,也可作为放射治疗时放射野的设计定位和计算照射剂量。
图2 原发性肝癌回声图(箭头示丛波)
表2 超声探测对肝癌和肝脏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表3 超声探测对黄疸的鉴别诊断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 近端阻塞 | 远端阻塞 | |
肝脏大小 | 可稍有增大 | 可以增大 | 有时可增大 | ||
肝内胆管 | 一般正常 | 扩张明显 | 扩张增粗 |
超声灰阶实时成象法能够显示肝内1cm直径以上的占位性病变,因此,与甲胎蛋白血凝法相结合,有可能及时发现早期原发性肝癌并进行定位诊断。
胆囊肿瘤 应用超声探测胆囊大小及其收缩功能是一种无损而简便的诊断手段。胆囊内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石的强烈反射及胆石后面出现的声阴影,有助于鉴别诊断。胆囊癌可出现细小或不规则的回声、轮廓不规则,还可看到肿瘤侵入肝组织;早期胆囊癌不易与泥沙样结石鉴别。
胰腺肿瘤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显象仪,可以确定胰腺的部位和形态、有无肿瘤及其大小和性质。胰腺假性囊肿呈边缘光滑、后壁回声很强的透声暗区,胰腺癌呈边缘不整、回声不规则的实体性肿瘤。胰腺囊肿的探测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对直径小于2cm的胰腺癌常不易探测到。
肾脏肿瘤 超声对肾囊肿及多囊肾的诊断有实用意义。实体性肾肿瘤的超声回声图多呈平段,可有较多反射;在声象图上,呈实性暗区或不规则回声区。小儿的肾胚细胞瘤和成神经细胞瘤可用超声鉴别,前者回声较强而后者回声少而弱。超声结合X线静脉肾盂造影可鉴别严重的肾盂积水和肾囊肿。对较小的肾实体肿瘤超声常不易发现,对较小的肾上极肿瘤更由于被肺遮盖,超声不易穿入,因而难于发现。
图3 原发性肝癌声象图
图4 原发性肝癌声象图
肾上腺肿瘤 应用超声探测肾上腺,对正常或增生不明显的肾上腺常不能得到明确的图象。当肾上腺发生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较易为超声所探测到,声象图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实体肿瘤图象。发生在右侧肾上腺的肿瘤较左侧者易于探测到。
膀胱肿瘤 在膀胱充盈情况下将探头直接置于耻骨上进行探测,当膀胱有肿瘤存在时,则在膀胱区内可以显示乳头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瘤图象,能正确测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蒂的有无和长短,肿瘤附着部膀胱壁的完整情况,以判断其浸润程度。但对位于前壁的肿瘤或小于0.5厘米的肿瘤,超声较易漏诊。与膀胱结石则易于鉴别。
子宫肿瘤 子宫肌瘤在超声图上的表现: ①子宫体增大,外形不整,有结节突起,肿瘤区回声反射少(图5),后壁反射弱而模糊。②肌瘤内部回声明显增多,可能由于肌瘤变性所致;当肌瘤周围有局限性钙化时,可出现圆形光环,严重钙化时,则超声常无法穿透,不显示内部及后缘反射; 但对于小肌瘤的诊断与粘膜下或浆膜下肌瘤的鉴别仍有困难。有子宫肌腺瘤的子宫体往往呈弥漫性肿大,边缘光滑,内部反射增多;子宫肌腺瘤与子宫肌瘤在超声上较难鉴别。绒膜癌可见子宫体内出现较为强烈的异常反射。子宫体癌则常由于缺乏明显异常反射,诊断有困难。对于鉴别子宫肌瘤、水泡状胎块、早期妊娠,因其反射规律明显不同,图象差异很大,具有诊断价值。
图5 子宫肌瘤声象图(箭头示肌瘤)
卵巢肿瘤 超声探测对卵巢单纯性、多发性和子宫内膜囊肿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囊性畸胎瘤存在实体和囊性部分,特别当出现毛发团的强烈回声或随体位改变的线状水平界面反射时,诊断较易。对囊腺瘤,如能探测到房隔及乳头状突起的实质结构反射时,可以做出诊断,但难于区分是否恶变。卵巢囊腺癌和腺癌等由于出现大片强烈不规则反射,诊断较易(图6)。总之,卵巢肿瘤的囊壁和房隔薄而光滑,有液性暗区或均匀细弱回声者,多为良性;囊壁和房隔厚而不规则,肿块区充满强烈不规则回声者,则多属恶性。超声探测对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和卵巢实体瘤,卵巢囊肿和输卵管积水的鉴别尚有困难,但对于某些高张力临床上不易与实体瘤鉴别的卵巢囊肿,以及巨大卵巢囊肿与大量腹水的鉴别(表4),超声诊断有很大作用。
图6 卵巢腺癌声象图(箭头示癌肿强烈反射区)
表4 巨大卵巢囊肿与大量腹水的鉴别
| 巨大卵巢囊肿 | 大量腹水 |
液性区域位置 | 腹部特别是正中部分 | 腹部两侧及盆腔有明 |
液性区域大小 | 巨大,内无肠腔反射 | 大小不一,为肠腔或 |
液性区域轮廓 | 光滑、清晰、后壁完整, | 不光滑,后壁不清楚 |
肠腔部位 | 在液性肿块以外,并 | 常浮于液体之上,在 |
肝脏位置 | 高、剑突下常探测不 | 高、剑突下常可探测 |
肝脾前液体 | 无 | 有,介于肝脾与横膈 |
平卧腹侧探测 | 巨大液性区域呈连续 | 液性暗区为不连续 |
侧动体位 | 液性区域大小一般不 | 液性区域大小随体位 |
超声对腹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常见各种腹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列表如下(表5)。
表5 腹部各种肿块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续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