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肿瘤预防

肿瘤预防
 
摘要: 肿瘤的预防不同于一般传染病的预防。由于它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故其涵义远非单纯消除致病因素所能包括。

肿瘤的预防不同于一般传染病的预防。由于它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故其涵义远非单纯消除致病因素所能包括。为此,肿瘤预防的概念,实为祛除病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综合。亦即在肿瘤流行学、病因学的基础上,减少或祛除致病因素,治疗癌前疾患,提高肿瘤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最大限度地取得对肿瘤的有效控制。

肿瘤防治网 为各类肿瘤防治组织的系统联系形式。在我国,目前存在下述组织: ①省、市、自治区及基层的肿瘤防治研究办事机构。这类组织如肿瘤防治办公室等,发挥组织、联系和协调作用;②防治研究机构。如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肿瘤科、肿瘤门诊、肿瘤防治队等;③专题协作组。为围绕一定研究任务和专题,由若干专业机构组成的协作研究组织。上述各类组织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相互联系,形成医疗、研究、教学一体化的肿瘤防治网。

随诊制度 目前阶段,所谓肿瘤的治愈,实为相对治愈,中晚期患者固有随时复发的可能,即使早期患者亦难免复发。所以,医务人员应对已治乃至未治肿瘤病人,定期追踪观察。追踪办法可以返院检查、就当地医院检查、一般信访。追踪期限,近期可为半年至一年左右;远期可三年、五年、十年以上。此种定期追踪观察方式,即为随诊制度。通过随诊,可以了解治疗效果、生存情况、有无复发或后遗症; 以及未治患者的自然转归等。这一工作对于疗效分析、经验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随诊中发现的问题,应向患者或家属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登记报告制度 为了掌握肿瘤发病、死亡动态,所有新发现病例、现症患者、肿瘤死亡者,均应随时向专门机构登记报告,填写登记卡片,逐年积累、统计、观察其动态变化。此种措施称为登记报告制度。肿瘤登记报告应能达到对本地区内肿瘤发病、患病、死亡情况有全面了解。通过逐年比较,对其趋势做出接近实际情况的估计或预测。累积、整理、分析所登记报告的数据,是制订防治规划的主要依据。

防癌教育 就控制肿瘤而言,社会防癌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对象不仅为普通社会成员,即使一般医疗人员亦应提高对肿瘤的认识,加强肿瘤观念。这样,可以提高早期肿瘤的发现率,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宣传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肿瘤的本质、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肿瘤(乳房等显露部位)自我检查法;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等。宣传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肿瘤知识,提高警惕,早期发现恶性肿瘤;采取正确措施;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念。

“危险症状” 常见肿瘤的早期症状,在防癌宣传教育上每称为“危险症状”,指可疑为恶性肿瘤的症状须予警惕者。根据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一般应注意下列十个主要危险症状: ①身体表浅部位经久不消,逐渐增大的肿块;②体表黑痣、疣,有色泽加深、增大、脱毛、溃破等现象者;③吞咽食物时,胸骨后有不适感乃至梗噎感;④持续性消化不良,食后上腹部饱胀感;⑤耳鸣、听力减退、鼻衂、鼻咽分泌物带血;⑥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⑦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⑧便血、尿血;⑨久治不愈的口腔等部位溃疡;⑩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上述症状为常见的“危险症状”,倘有发现,须进一步检查,以与其他疾病鉴别。

肿瘤普查 针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恶性肿瘤,在一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居民健康检查。普查的目的为: 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疾患;②详细了解和统计累积恶性肿瘤患病、发病、死亡的精确数字,经过逐年连续普查,掌握其动态,给病因研究提供统计数据和核查资料;③探索发病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④开展群众性防癌宣传教育;⑤建立和健全肿瘤防治网;⑥在普查过程中,培养肿瘤防治人员。

普查的步骤为: ①在拟进行普查的范围内,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地区进行试点;②普查试点取得经验后,对整个普查地区进行人口登记、统计自然人口与应查人口数。一个地区参加普查的人口,以超过十万人为宜;③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做必要的特殊检查;④对普查中所发现的有肿瘤或疑有肿瘤的受检者,进一步复查,以明确诊断;⑤对查出的癌前病变及肿瘤者给予安排治疗;部分受检者可能需要随诊观察;⑥普查结束时,做出全面总结,初步分析和评价原始资料,写出普查报告;⑦普查以逐年连续进行为宜,这样可从连年积累的统计数据中,了解肿瘤患病、发病、死亡的动态变化,对于组织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37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