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24年前的今天,1790年4月17日 (农历三月初四),电学奠基人富兰克林逝世。 [阅读全文]
摘要:1890年12月16日,从巴黎传出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成功,这为现代医学开创了一条新路,从此,人们可以用免疫血清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人。[阅读全文]
摘要:肼(NH2NH2)又称联氨,它的同系物主要有水合肼(NH2NH2·H2O)、甲基肼(CH3NHNH2)及偏二甲基肼[(CH3)2NNH2]。肼、水合肼为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塑料、橡胶、照相器材、制药、农药、纺织、焊接等工业,以及锅炉水除氧防锈蚀等。[阅读全文]
摘要:在68年前的今天,1945年6月14日 (农历五月初五),中共七大闭幕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阅读全文]
摘要:肿瘤的命名 肿瘤的名称复杂。一般良性者,在来源组织后面加“瘤”字,如来自纤维组织的纤维瘤,来自腺上皮的腺瘤。如为恶性,根据其组织来源而不同而命名。[阅读全文]
摘要:通过土壤传播的疾病有两类,一类为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等,另一类为芽胞菌所致的疾病,如炭疽、破伤风等。蛔虫和鞭虫的虫卵从人的粪便中排出,污染土壤。人的手接触污染土壤,再通过饮食使虫卵进入口中,人就因而受到感染。钩虫卵可在土壤中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人赤脚下田时接触污染土壤,感染性幼虫从皮肤钻入人体而使人受到感染。带芽胞的细菌污染土壤,人的伤口接触此类土壤可受到传染。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能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故该地可长期成为该病的疫源地。[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乙的病原体是副伤寒乙沙门菌,有60个噬菌体型,属B组沙门菌,通常只感染人类。潜伏期5~15天。多数起病急速,常有急性胃肠炎症状,腹泻很常见。副伤寒乙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防等与伤寒大致相同。[阅读全文]
摘要: 妇女自受孕开始,经过分娩直到哺乳结束,体内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发生一系列变化。同时,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也主要来自母体。[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