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杀虫

杀虫
 
摘要: 杀虫在医学中为对卫生害虫进行有效防制的总称。防制的主要对象有: ①??蠊目的??蠊; ②虱目的头虱、 体虱与阴虱; ③半翅目的臭虫与锥蝽; ④双翅目的蚊、蛉、蠓、蚋、虻与蝇类; ⑤蚤目的各种蚤类;⑥蛛形纲的蜱、螨、蠍、毒蛛等。

杀虫在医学中为对卫生害虫进行有效防制的总称。防制的主要对象有: ①𧍃蠊目的𧍃蠊; ②虱目的头虱、 体虱与阴虱; ③半翅目的臭虫与锥蝽; ④双翅目的蚊、蛉、蠓、蚋、虻与蝇类; ⑤蚤目的各种蚤类;⑥蛛形纲的蜱、螨、蠍、毒蛛等。此类害虫不仅通过吸血、刺整、骚扰、寄生或引起变态反应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更可传播多类疾病,因而杀虫对除害灭病具有重要意义,为预防医学中一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人类已知用烟熏、捕打、水烫、火燎或使用蚊帐等法,驱除防避吸血双翅昆虫或杀灭虱、蚤。近百年,相继发现许多疾病,如丝虫病、疟疾、黄热病、黑热病、鼠疫、斑疹伤寒、森林脑炎、恙虫病等等,分别由蚊、蛉、蚤、虱或蜱、螨所传播之后,人们更认识到杀虫的重要性,并加速了研究与发展。

早期杀虫,对蚊类着重于控制孳生场所,杀灭幼虫。南美某些城市即通过此法防制埃及伊蚊,从而控制了黄热病的发生。对其他卫生害虫则以物理方法为多。早期所用的杀虫药物亦仅限于巴黎绿、砷酸钙等无机杀虫剂以及除虫菊、鱼藤、石油等天然产物。

四十年代起,随滴滴涕高效持久杀虫性能的发现,大量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合成杀虫剂迅速发展,加诸杀虫器械与使用方法的改进,杀虫科学乃进入一新时期,虫媒病防治取得显著成绩。美国、希腊等三十余个国家或地区,采用滴滴涕、狄氏剂、六六六等作室内滞留喷洒,切断媒介按蚊传播疟原虫的链索,从而消灭或控制了疟疾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使用滴滴涕进行群众性灭虱,有效防止了斑疹伤寒的流行。化学杀虫一度几乎完全替代了其他防制手段与方法。

随上述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卫生害虫的抗药性日益严重,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也已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此外,实践证明,单靠化学药物,并不能完全解决害虫的防制。因此目前认为必须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亦即走综合防制或综合治理之路,才可取得良好效果。

综合防制系指按本标兼治以本为主,以有效、经济、简便、安全(包括对环境无害)等原则,因地因时制宜,综合采用环境、化学、生物、物理以及其他防制手段所组成的系统防制措施。卫生害虫防制的途径,按其性质和技术可分为以下6类:

环境防制 环境防制为害虫防制之基本措施。此类防制通过环境治理,包括环境改造、环境处理以及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习惯等,以防止害虫孳生,或减少与人的接触而免受其害。化学、生物或物理等防制作用一般较短暂,而环境防制常可达较久效果。

环境改造指为清除或减少害虫栖生地,而对土地、水体或植被进行的各种改变。排水、平整土地、修整沟渠等等属之。环境处理指在害虫栖生地,造成暂时性不利其孳生的各种定期处理。水位波动、间歇灌溉、焚烧或清除陆生植被、荫蔽或曝晒、控制水生植物以及设闸冲刷等等属之。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习惯可减少人、媒介、病原体三者的接触,从而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限制进入危险区域、设置动物屏障、污水污物处理以及房屋与个人防护等等属之。

环境防制中某些措施,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良水井、改良厨房、改良厕所、改良畜圈、改良环境) 进行填平洼坑、翻缸倒罐、清除无用积水等,简单易行,对清除如淡色库蚊与白纹伊蚊等孳生场所可起重要作用。某些规模较大,情况较复杂的环境改造和处理,需有水利工程与卫生工程人员以及农学家与医学昆虫工作者协作努力,才可较好开展。

化学防制 为以天然或合成药物毒杀或驱走害虫以达防制目的的措施。目前常用药物以合成杀虫剂为主,如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与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此等药物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有: ①胃毒,即经害虫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产生毒性作用。②触杀,接触害虫表皮,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或死亡。药物微粒弥散于空间,接触幼虫体而引起的触杀作用,又称空载触杀。③熏蒸,以气体状态经害虫气孔进入体内产生毒性作用。④内吸,先由动物或植物吸收,再经害虫刺叮吸入而引起中毒或死亡。

化学防制见效快,施行方便,适于大规模处理,于虫媒传染病流行时常首先采用此法以控制发病,一直为综合防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化学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等。为克服此类缺点,除努力寻找高效低毒,易于降解的新杀虫剂外,应加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包括有计划地轮换使用等。

生物防制 生物防制指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以控制害虫的措施。此法对人畜无害,一般不造成环境污染,某些天敌的引入尚可对害虫起长期抑制作用,故近年国内外均较重视。

生物防制所用基本方法有二。一为养殖自然界天敌或培养病原微生物,大量释放,以增加其在环境中的数量,使害虫受到抑制。如于稻田中放养鱼类吞食孑孓。一为从外地移植新天敌,以增加其种类,使害虫受到更多新的抑制。如某些太平洋岛屿引入巨蚊(Toxorhynchites),以控制容器孳生的伊蚊。此两方法因涉及群落结构与种群动态问题,故需以害虫生态学为基础。

防制卫生害虫可利用的天敌包括捕食者 (鱼类、捕食昆虫等)与病原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小孢子虫、索虫等)两类,后者为现代生物防制发展的重点。捕食者主要针对蚊类幼虫,实际推广应用者仅有鱼类。在病原生物方面,占优先地位者为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14其次为食蚊罗索虫与球形芽胞杆菌。此三类微生物已有商品或接近工业生产,均可用于防制蚊类幼虫,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14对蚋类幼虫也有毒杀作用。已有迹象表明,长期使用病原微生物,昆虫也可能产生抗性。

遗传防制 五十年代,在中美库拉索(Curacao)岛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释放辐照绝育雄蝇,成功防制危害牛群的旋丽蝇以来,作为一新途径,在卫生害虫防制上已受到重视。广义而言,凡通过改变害虫遗传物质,从而降低其繁殖势能的任何措施,均属遗传防制。

遗传防制方法亦有两类。一为释放超过自然种群数量的绝育雄虫,使与自然界雌蚊交配而产生不育卵,以防制该自然种群。各种绝育技术属之。一为释放部分绝育或遗传变更的能育昆虫,以防制该自然种群,或用以换替自然种群。胞质不育(不亲和)、染色体易位、性比例畸变、条件致死因子以及用非媒介虫系换替媒介虫系等属之。已进行现场试验者仅有绝育、胞质不育与染色体易位等法,且多于蚊类中进行。

遗传防制原理虽似简单,但实际应用时,除上述绝育、杂交等技术外,尚需解决有关昆虫的大量养殖、处理、运输以及释放装置与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对释放昆虫的散布、存活、交配等习性以及自然种群动态等知识亦应有所了解。有关遗传防制研究虽多,但迄今成功者仅上述锥蝇一例。对蚊类虽曾进行现场试验,并于小范围和特定条件下取得一定效果,但其实际应用,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物理防制 物理防制系指利用机械、光、声、电、温度等物理因子进行杀虫或防虫的措施。拍打蚊蝇、诱阱捕蝇、火燎跳蚤、水烫虱子等等,均为常用物理防制法。近年国内外正发展各种光诱器以诱杀成蚊,而声波或超声波驱蚊尚未见成效。使用纱窗、纱门、纱罩等机械阻隔以防蚊、蝇侵害,亦属物理防制范畴。

法规防制 法规防制系指利用法律或条例规定,防止媒介昆虫传入,监察或强制进行害虫防制。检疫为防止从外国或外地传入媒介昆虫的重要措施。因国外媒介昆虫传入而引起疾病流行者不乏先例。如于三十年代,巴西曾因带入非洲疟疾媒介冈比亚按蚊并于当地繁殖孳长,引起疟疾大流行。目前,空运日益发达,飞机传播害虫的危险性也愈来愈大。如1947~1960年,美国本土与波多黎各岛,从外来飞机检获蚊虫即达87种,20,000只之多。

近年,新加坡等地为预防登革出血热,政府规定居民均应负责杀灭家庭积水中孳生的埃及伊蚊,如有该类蚊虫存在即行罚款。法规防制虽带强迫性,但为保障广大群众健康,某些合理规定仍属必要。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38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