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病原体感染谱

病原体感染谱
 
摘要: 人受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与病原体之间相互斗争,其结果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感染过程。不同传染病有各自的感染过程,可排列成谱,称感染谱,如Boisvert报告的链球菌感染谱

人受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与病原体之间相互斗争,其结果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感染过程。不同传染病有各自的感染过程,可排列成谱,称感染谱,如Boisvert报告的链球菌感染谱(图1)。

图1 链球菌感染谱

A.为未感染或带菌者占75% B.为隐性感染占11%C.为轻型感染占6% D.为中等型感染占5% E.为重型感染占2% F.为死亡病例占1%

A. M. Lilienfeld则将感染谱称为感染梯度,即人群中传染病患者有轻、中、重及长短不同的病程,认为这是由于机体对病原体的应答反应与病原体侵入机体的数量、毒力及入侵途径等的相互作用结果,产生了一系列从轻到重的感染现象如图2所示,一端为不显性感染,另一端为显性感染及死亡。

死亡

不显性或隐性感染轻 病重 病
无体征或症状(亚临床感染)有体征和症状的临床疾病

图2 感染梯度

各种传染病有各自的感染谱,即所表现的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比重各有不同。如脊髓灰质炎的感染者90%以上为隐性感染; 相反,麻疹感染者90%以上是显性感染,狂犬病的感染者几乎100%都是显性感染;而流行性腮腺炎则介于麻疹与脊髓灰质炎之间,约66%感染者发病(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有感染过程发生,而未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者。很多传染病都有隐性感染存在。隐性感染者可排出病原体,也可以不排出病原体,排出病原体者称健康携带者。造成隐性感染的原因很多,可能由于机体对病原体有高度的抵抗力(免疫力),也可能由于病原体本身致病力很弱,还可能是“分次免疫”的结果。

隐性感染的流行病学意义,可因病种而异,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的隐性感染者中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对托儿机构的儿童威胁性大,但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后又可成为该病流行的屏障。

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师和流行病学工作者仅接触到该病感染谱中的一小部分显性感染,好似见到海洋中露出的“冰山山巅”,因此必须强调,要找出隐匿在海洋中的“冰山”(即隐性感染),这样就需要采用敏感的实验方法,如血清抗体滴度测验、皮肤试验和病原体分离等,来测知隐性感染,才能真正弄清疾病感染谱的全貌。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816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