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化池也称Imhoff池,是一种污水沉淀和污泥消化的双层构筑物。上层是污水平流沉淀槽,用以清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下层是污泥消化室,使沉淀槽内沉降的悬浮物能滑入室内进行厌氧消化。一般适用于中、小型的污水处理。隐化池的构造如下图所示。上层沉淀槽的底部做成两边向中间倾斜的斜坡并留有隙缝的底板。底板坡度与水平约成60°,墙面光滑,使沉淀物易于从隙缝处滑进消化室,隙缝下设有三角梁,用以防止底层污泥消化时所产生的气体冲入沉淀槽内,搅动污水影响沉淀效果。下层消化室中,沿池长每隔3~5m修建开有大孔的横墙一道,使消化室内水和污泥较停滞,并可作沉淀槽和消化室墙的支撑。
隐化池
污水在沉淀槽的流速不应大于10mm/s,沉淀时间1.5~2h,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负荷量不宜大于1.5~2.0m3。污水的进出口流向可定时改变,以平衡消化室内的污泥分布。
污泥在消化室底部,受厌氧微生物的消化,产生气体上升,一部分由池顶处排出,一部分与悬浮物的颗粒在消化室水面形成浮渣层。为了使排出气体通畅,并防止消化室内发生多泡沫现象,影响消化,池顶的面积应为隐化池截面积的15~25%。经过消化的污泥,形成“熟污泥”,不发臭、呈黑色、易脱水和易干燥,可靠水柱压力通过排泥管排出,再干化及利用 (见 “污泥处理”条)。排污泥时,每隔10日排放一部分,使室内能继续消化不致中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