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公共卫生工程学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摘要: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污水,如厨房、浴室、厕所及其它洗涤场所等的排出水。一般污水流入下水道系统后,再排入天然水体。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污水,如厨房、浴室、厕所及其它洗涤场所等的排出水。一般污水流入下水道系统后,再排入天然水体。但生活污水中含有悬浮物、化学污染物及病原体,在排入天然水体前,必须通过污水处理系统,降低或清除其中有害物质,方可排出。这样才能防止污染天然水体。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常设置机械处理设备 (一级处理),用以减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或进一步设置生物处理设备(二级处理),以减除污水中的溶解性及胶状有机物,对有些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等在排入天然水体前应设置消毒设备,消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在特殊情况下,可再采用化学和物理化学设备,进行深度处理(三级处理),根本上消除水体污染,或将污水重复利用。

机械处理设备,包括格栅、筛网、沉砂池及沉淀池,通过这些设备,可使污水中悬浮物在污水厂中阻留,形成污泥。为了污泥的综合利用,须设置污泥消化池、污泥脱水等污泥处理设备。

生物处理设备,包括生物滤池或活性污泥生物曝气池及附属设备二次沉淀池。消毒设备,包括加氯器及消毒接触池(附图1~3)。

深度处理设备,包括除磷、除氮、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和反渗透等。规模较小的污水处理系统,可设置隐化池,隐化池的上层是沉淀池,下层则是污泥消化池,也可设置生物转盘代替生物滤池或生物曝气池。

图3 生物法(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有的污水厂,将污水处理系统(一级或一、二级处理)的排出水,再通过其它生物处理设备如氧化塘或灌溉场进一步改善排出水的水质。

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流程,一般是从生活居住区下水道自流到污水处理厂进口污水池内,用污水泵提升至机械处理设备或再通过生物处理设备、消毒设备,自流出污水处理厂,有时用污水泵提升排放。厂内污泥可利用水压自流或用污泥泵提升至污泥处理设备处理后,再运出利用。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排出口位置,应在当地天然水体的下游。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天然水体,再经天然水体的稀释、自净,使污水中的原有污染物浓度不断减少。在排出口下游城镇自来水水源取水点以上1000m处 (计算点),污水与水体的混合水质,不超过国家规定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通常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为此,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必须作全面的规划。首先须根据天然水体在其有关流程中接受的污水所受到的净化程度,推算排出污水的水质要求,也就是处理厂应该达到的处理目的,再结合原污水水质并按技术经济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选择污水处理方案。在进行过程中,必须调查和收集以下资料:①天然水体的水量及水质。水量应考虑95%保证率的最旱年最旱月流量(m3/s)及污水自排出口至计算点可能未充分混合时的情况; 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生活居住区人口及年平均日每人排水量(m3/s) 计算,并考虑发展远景;③天然水体计算点的水质要求及生活污水的污染状况。一般用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及病原体作指标。悬浮物指悬浮在流水中的有机或无机物含量(mg/L),生化需氧量指20℃ 5日中有机物在水中生化作用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BOD5,mg/L),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大肠菌群及蠕虫卵等; ④各种污水处理法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见下表:

污水处理效果(%)表

处理方法

悬浮物

生化需氧量

细菌

机械处理法

格栅

5~10

沉淀池

40~70

25~40

25~75

原污水或沉淀水的氯化消毒

15~30

90~95

生物处理

沉淀池,生物滤池
二次沉淀池

70~92

80~95

90~95

沉淀池、生物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85~95

85~95

90~98

生物处理及氯化消毒

98~99

计算水体自净过程,对悬浮物可仅考虑稀释倍数,对生化需氧量还应考虑生化耗氧及流水过程中空气中氧气不断溶入水中的复氧作用,以及保证水体中溶解氧的要求。对病原体的自净规律,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而要求对医院污水等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污水必须消毒后排放。

这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具体设备,应按接纳污水的天然水体流量大小,稀释能力强弱,可仅采用机械处理,或必需采用机械及生物处理甚至更高级的处理,而对医院污水或含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工业废水则必需严格消毒才能排放。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261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