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负荷 为了在冷季使建筑物内保持一定温度而由供暖设备向室内供给的热量,称为建筑物的热负荷,它是供暖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物的热负荷是根据建筑物得热量与建筑物失热量进行计算的。建筑物的失热量主要包括由围护结构因传热而散失的热量(Q2)、侵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移入室内的冷物件的耗热量(Q3)、通风耗热量(Q4)、水分蒸发耗热量(Q)等。 建筑物的得热量来自各种热体的散热量,包括人体散热量(Q6)、工艺设备、照明设备、热物料及热管道的散热量(Q7)等。故建筑物热负荷应为:
对于民用建筑,Q3、Q4、Q5、Q6、Q7值都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主要为围护结构散热量与冷风侵入耗热量。
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门窗等。由于室外温度、日照昼夜波动变化,经围护结构的散热是一个不稳定传热过程。通常白天散热量小于夜间散热量。在设计计算时则常取室内和室外温度为某一定值,以稳定传热作为基础,再加以适当修正。
冷风侵入耗热量是指加热由门窗隙缝渗入室内的冷空气所耗的热量,通常根据门窗的面积及室内外温差加以估算。
冷负荷 为消除建筑物内多余的热量,以维持其温度恒定所需供应的冷量(亦即需从室内排除的热量),称为建筑物的冷负荷,它是设计空调系统与确定通风系统送风量的主要依据。建筑物的冷负荷是由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及室内各种热源发出的热量所形成。经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来自室外空气及太阳辐射。围护结构对外部热流有阻尼与蓄积作用,传入室内的热量存在一定的衰减及时间延迟现象,这种传热过程称为不稳定传热。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随材料的热容量而变,热容量越大,蓄热能力越强,反之则弱。蓄热能力越强,在同样的室外气象条件下,建筑物冷负荷越小。
室内热源形成的冷负荷主要包括人体散热量,工艺设备散热量及照明设备散热量。人体散热量随劳动强度的增强而增加,随室温的升高而减少。在室内散热的工艺设备主要有电动设备、电热设备、照明设备等。它们的散热量通常与其所消耗的功率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