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厂噪声,主要应从控制声源着手并阻断噪声传播途径。在工厂总平面设计时,就应考虑将声源尽可能与周围环境隔离,并将声源相对集中,避免遍布于整个厂区内。噪声大的车间应相对集中于厂区中部或局限于一角,中等噪声的车间分布在外围,并与其它车间保持一定距离,周围设置一定的隔声屏障。
对于高噪声车间,首先要采用各种工艺改革措施和吸声、隔声、隔振、消声器等降低噪声的办法控制声源,防止噪声对操作工人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1979年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劳动总局所颁布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对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企业,规定工人操作地点的稳态连续噪声级不得大于85dB(A);对于现有工业企业,考虑到技术条件和现实可能性,规定不得大于90dB(A),逐步向85dB(A)过渡。当工人每个工作日在允许噪声级的环境中工作不到8h,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 反之,当工作地点的噪声级超过允许标准时,工作时间应相应减少。
车间允许噪声级,dB(A)
对于稳态但不连续的噪声,应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Leq)。等效连续A声级是按时间平均的方法,先求出某一段时间内随时间起伏的各A声级的平均能量,再用一在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稳态连续A声级表示该时间内噪声的声级。先将8h所测得的各A声级从小到大每隔5dB为一挡,分8挡排列; 低于78dB (A)者不计,80dB (A)表示78~82dB(A),85dB (A)表示83~87dB (A),依此类推。
式中: n 自80dB(A)算起的挡次; 80dB(A)为1,85dB (A)为2,余类推;
Tn 第n挡中心声级Ln在8h中所占的时间 (min)。
控制声源噪声可先从测量噪声源着手,以了解该噪声的声压级和频谱特征,确定是由于固体振动撞击摩擦而产生的噪声,还是由于气流脉动而产生的噪声; 是连续声还是脉冲声。根据频谱分析结果,找出主要噪声的来源频率,并加以消除: 包括改变工艺和机械部件所用的材料,合理使用、润滑、维修等;例如从焊接代替铆接、以非金属材料代替金属材料,以液压代替锻打、以低转速风机代替高转速风机等。机械部件的撞击、转动,是工厂噪声的主要来源。改变转动部件的材料,改进设计(例如采用双曲线螺旋锥齿轮、高次谐波凸轮等),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采用恰当的润滑方式,对齿轮箱等产生噪声的部件进行隔声处理,等等。
阻断噪声传播的途径,包括采用隔声、隔振、吸声、消声器和阻尼材料,将产生噪声的车间与不产生噪声的车间隔开,注意门窗开设的部位和车间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以减低直接声和反射声。对于某些噪声源多而操作工人少的车间,还可以考虑在车间内建立隔声室,由工人在隔声室内进行遥控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