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有机汞农药中毒

有机汞农药中毒
 
摘要: 有机汞农药用于拌种、浸种及田间撒布。其结构通式是R-Hg-X。R为有机基团,常为链烃基 (甲基或乙基)或环烃基(苯基或甲苯基),前者挥发性较后者为大,引起中毒的危险性也较大。X是阴离子,通常为卤素、醋酸根等。

有机汞农药用于拌种、浸种及田间撒布。其结构通式是R-Hg-X。R为有机基团,常为链烃基 (甲基或乙基)或环烃基(苯基或甲苯基),前者挥发性较后者为大,引起中毒的危险性也较大。X是阴离子,通常为卤素、醋酸根等。

我国常用的有机汞农药有氯化乙基汞和醋酸苯汞两种。氯化乙基汞(C2H5HgCl)为白色结晶。分子量265.13,熔点192℃。易升华。难溶于水,稍溶于冷乙醇、油和其他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和,10%氢氧化钠溶液。低温时可升华而产生气体。遇日光分解。西力生含本品2~2.5%。

醋酸苯汞 (C6H5HgOOCCH3) 为白色结晶。分子量336.75,熔点149℃。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和苯,易溶于醋酸和丙酮。热至150℃即分解。赛力散含本品2.5%。

我国从1971年起已不再生产或进口有机汞农药,其后仅偶有使用余存的有机汞化合物作杀菌剂。在拌种、田间喷粉或误食药粮时可以引起中毒。汞对水质污染也是一个隐患。

有机汞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及皮肤吸收。其分布以血中最多,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肝、胆汁、肾、脑、头发、皮肤、睾丸及胎盘内均有分布。脑中汞占全身总量的15%。链烃基汞在人体的半排期为70天,其主要排出途径为经胆汁排入肠道。反复的肠肝循环是链烃基汞在体内留存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经尿排出的有机汞只占总排出量的10%。目前认为有机汞在细胞内抑制巯基,使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葡糖脱氢酶以及过氧化酶皆失去活性,影响细胞呼吸。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使之产生广泛病变;心、肝、肾等器官也受到损害。但确切中毒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职业性急性、亚急性中毒,可因皮肤接触苯基汞或烷基汞或呼吸道吸入烷基汞蒸气引起。可立即出现眼、鼻、咽部刺激症状及头痛、咳嗽、胸闷。以后出现无力、恶心、食欲减退等,一般在数日后可缓解。少数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四肢麻木等症状。误服所致急性中毒,多由误食被污染的粮食引起。一般在服后数小时内出现头晕、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且有乏力、食欲减退,以上症状可在2~3日后缓解。如及时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积极治疗,疗效较好。如不加治疗,常在病情缓解后2周左右,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大多数的亚急性中毒也是由于多次食入被污染的粮食或食品而引起。起病较缓慢,症状如上述,并无缓解期,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严重头痛、眩晕、口渴、消瘦、软弱无力,甚至幻觉、昏迷、抽搐等。也可出现脊髓或周围神经受损害的表现。有些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亦可后遗肢体瘫痪、肌肉萎缩或精神症状。慢性职业中毒多见于农药厂工人,开始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易疲劳,且有类似金属汞中毒的症状。个别患者可发展为慢性中毒性脑病。

皮肤损害以接触性皮炎较多见,局部出现瘙痒、潮红、丘疹、水疱等,有渗出及融合倾向。部分中毒患者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有过敏史者接触醋酸苯汞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深入现场调查,检查尿汞等,早期常易误诊为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应加鉴别。

早期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治疗,并积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皮肤有水疱形成,应立即抽出泡液或剪除疱壁。皮炎可用3%硼酸液湿敷或5%BAL油膏涂敷,严重者酌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中毒以对症及综合治疗为主。驱汞疗法疗效不及无机汞中毒,BAL效果不理想。

车间空气中有机汞化合物(皮)最高容许浓度为0.005mg/m3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869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