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四乙铅中毒 慢性病毒性肝炎 甲苯中毒 镉中毒 澳大利亚蜱咬斑疹伤寒 标准化率
相关词条: 核爆炸闪光盲 · 免疫接种方法 · 落矶山斑点热 · 肠型急性放射病 · 神经性毒剂中毒生化机理 · 核爆炸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 贝纳柯克体 · 皮肤防护器材 · 窒息性毒剂光气检定 ·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效应
CR是一种对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都有很强烈刺激作用的刺激性毒剂。于1962年由Higginbottom等人合成。1973年美军、英军都装备了CR武器弹药。美军的型号中有手握式液体喷洒器、喷射枪式喷洒器和背负式布洒器等。英国有CR的“自身防御装置”。
CR的化学名称是二苯并[b,f][1,4]氧氮杂䓬(dibenz[b,f][1,4]oxazepine),分子量为195,熔点72℃,纯品为黄色粉末,无臭。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二醇、聚乙二
二苯并[b,f][1,4] 氧氮杂䓬(CR)
醇300和盐水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在浓盐酸或2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回流数小时仍然稳定。与过酸作用可使N=C双键裂开,生成相应的酮; 硫酸二甲酯甲基化也可破坏其N=C键;乙醇钠可破坏其醚键。
CR毒性特点是对眼刺激性强(比CS强约10倍),毒性低,所以安全范围大。CR对人眼的刺激浓度为0.01mg/m3,浓度降低到0.001mg/m3则无刺激作用。CR刺激口腔粘膜,引起灼痛和不适感,刺激鼻腔粘膜引起流涕和鼻塞;刺激喉头引起喉头紧迫感及粘稠液体分泌。CR的水溶液也刺激眼和舌。CR呈气溶胶使用时,主要刺激眼。接触CR后,主诉有眼立即感到如砂砾的刺痛和烧灼感,眼睑痉挛。浓度愈高刺激症状愈重,持续时间愈长。CR刺激皮肤时,0.5mg即可引起明显的刺激作用,产生红斑而不产生水疱。经洗消后红斑迅速消失。CR对鼻的刺激作用较CS轻,仅有流涕、鼻塞。
防毒面具可以完全防止CR对眼及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一些简易防护器材也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因为CR作用短暂,且易恢复,所以中毒人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染毒皮肤可用肥皂和水洗。眼部染毒可滴用表面麻醉药解除疼痛。
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