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源地是指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所能波及的地区。如一个麻疹患儿在家隔离治疗,病毒能传播的范围是该家庭,传播的对象是他家里的人及到他家去的人。因此这个家庭就是麻疹疫源地。若在某些地区的野外有保存鼠疫杆菌的野鼠,则该地区即为鼠疫疫源地。
疫源地可分为原发疫源地和续发疫源地。前者即是在一个地区、一个时间内首先发生的疫源地,后者是由前者传播而发生的。一个疫源地的发生都和前一个疫源地有联系。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疫源地相互联系不断发生的过程。
在防疫实践中,通常把范围比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疫源地称为疫点。一般以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及与病家密切有关的户为范围,划为疫点。若干疫源地在连接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如村、公社、街道等划为疫区。疫源地范围大小与传染源活动的范围及传播途径的特性有关。
防疫的目的是要控制疫势蔓延扩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最终消灭传染病。因此,对已发生的疫源地应尽量消除之。
疫源地消除的条件为:①传染源被移走,如病人住院、死亡、治愈或迁移,已不能排出病原体。若为动物传染源,应已被杀灭、治愈或移走。②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消灭。③经过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无新病例发生。具备以上三条,则认为该疫源地已被消除。宣布消除疫源地必须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疫源地中传染源的数量及排出病原体的方式、各种传播因素及易感人群状况等。根据调查结果,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疫源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