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传播机转

传播机转
 
摘要: 病原体感染易感者后,在其体内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侵入新宿主,病原体的这种更换宿主的过程称为传播机转。传播机转由病原体从宿主排出,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和病原体侵入新宿主机体这三个连续阶段组成。病原体的排出方式在相当程度上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定位有关。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定位于肠道,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如伤寒、痢疾、霍乱尽管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但其病原体主要都是随粪便排出的。伤寒菌也能随尿排出,但是菌量较少,当然也有传染性,却难以与粪便相比

病原体感染易感者后,在其体内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侵入新宿主,病原体的这种更换宿主的过程称为传播机转。传播机转由病原体从宿主排出,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和病原体侵入新宿主机体这三个连续阶段组成。病原体的排出方式在相当程度上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定位有关。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定位于肠道,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如伤寒、痢疾、霍乱尽管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但其病原体主要都是随粪便排出的。伤寒菌也能随尿排出,但是菌量较少,当然也有传染性,却难以与粪便相比。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病毒主要在肠道繁殖,大部分感染者无症状或只有轻度发热或腹泻,病毒主要随粪便排出。至于中枢神经受累者只是感染者中的极少数,病毒在中枢神经的繁殖是它的继发定位,由此向体外排出十分困难,所以与病原体排出方式有较密切关系的是原发定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定位于呼吸道,因此病原体容易在病人咳嗽、打嚏、说话时随呼吸道分泌液由口、鼻喷射至空气中。疟疾、乙型脑炎、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出现于血液中,只有靠吸血节肢动物吸血才能离开原宿主。此外还有一些传染病,例如发癣、疥疮、砂眼、性病等,它们的病原体定位于宿主的体表 (皮肤、粘膜),病原体在繁殖过程中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也随着皮肤落屑或患部分泌物而排出。病原体的排出方式主要有这四种。前三种排出方式对急性传染病更为重要。妊娠早期的妇女感染天花、风疹、回归热等时,可能通过血液经胎盘将病原体输入胎儿血中。这种通过体内途径排出的病原体到达胎儿体内后或引起胎儿死亡,或病后娩出,但是在娩出后的婴儿已不再排出病原体,所以这种排出方式在传播机转中的作用甚微。

病原体由机体排出后大部分要在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停留的方式与排出的方式关系密切。例如霍乱、病毒性肝炎等的病原体随粪便排出后主要停留于土壤或被冲入水流。被冲入水流后则可以污染鱼虾,土壤上的粪便招引苍蝇然后污染食品,也可能污染水源。可见随粪便排出的病原体在外界停留的期间需要经历一段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这些病原体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由呼吸道随口鼻分泌物排出的病原体主要以飞沫形式喷散至空气中,大的飞沫滴迅速落下,小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更小的飞沫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而随空气流动。小飞沫表面水分挥发成为飞沫核,内部仍湿润,有利于病原体生存。落地的滴沫干燥后病原体多半死亡,干燥后仍不死亡随尘埃飞扬起来后仍能传播的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结核菌和白喉菌等。吸血节肢动物通过吸血使宿主血中的病原体排出,排出的病原体停留于节肢动物体内而且进行繁殖或度过一个发育阶段,所以吸血节肢动物与病原体之间往往有寄生关系。至于体表疾病,随皮肤落屑或患部分泌物排出的病原体由于人体部位的不同,有的容易污染被服或帽、袜,有的容易污染手帕、毛巾、浴池或脸盆等,可见由体表排出的病原体在外界停留的地点主要是生活用品和用具。

病原体在外界停留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其侵入宿主新个体的方式。例如随粪便排出的病原体容易污染饮水或通过污染水再污染食物 (鱼虾、菜蔬) 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或食具,所以最容易经口侵入。由口鼻喷出的飞沫在空气中游动容易被附近的人在呼吸时吸入。停留于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只有当节肢动物再吸血时才能侵入宿主体内。体表传染病的病原体停留于被服、手帕、毛巾等生活用品上,只有当人们使用这些物品时通过皮肤、粘膜而侵入。当然口唇或性器官的传染病病原体还能因接吻或性交使病原体的排出和侵入一次完成。

可见病原体的定位与排出、停留与侵入,即传播机转的三个阶段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也有些例外,如钩虫定位于肠道,虫卵由粪便排出,在泥土中发育,再经皮肤侵入人体,而不是经口侵入。类似的情况不仅限于钩虫,尚须进一步研究。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54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