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种群数量估计法为研究生态学与评价防制效果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有以下几种调查方法。
夹线法 野外调查,在各种有代表的生境,每隔5m放鼠夹1个,呈一条线路,若为2条平行的线路,间隔应不小于50m。一般每线放鼠夹100个,捕鼠一天为100夹日。以每百夹日捕获鼠数表示鼠密度。室内调查,每5~10m2面积或一间房屋内放鼠夹1个,同样以夹日捕获数计算鼠密度。
小方块法 调查时捕鼠器呈棋盘状布放,其他同夹线法。此为欧洲近年普遍采用者,适用于生境较复杂场所,便于转换为单位面积密度。
饱和捕捉法 在一定面积内,通常1~4ha,连续用捕鼠器捕鼠3d,以每公顷捕捉数表示密度。于易发现鼠洞的草原,尚可采取挖洞捕鼠法以调查单位面积绝对鼠数。
线路观测法 沿一定生境,步行一定路程,沿途计算两侧各5m范围内鼠数或洞数,作为密度指标。通常抽样面积不应少于调查面积的10%。如调查面积为2km2,步行线路采取对角线,两侧各5m的面积即可有10%左右。饱和投饵消耗法 于一定地区内,每隔5~10m(小家鼠地区每隔2m)设一毒饵盒,每日计算毒饵消耗量,并补满原量。连续10d,以最后3d的平均消耗量作为密度指标。此法常用于室内毒饵灭鼠效果评价。
林肯指数(Lincoln index) 调查法 活捕一批动物作标记(M),释放回原种群中。再活捕抽样(S),计算其中有标记动物数(R)。P为种群大小。用下式计算得密度:
林肯指数调查法乃基于下列假设: 活捕标记动物(M)为随机来自种群(P)中,释放后又均匀分布于种群中,而后又随机出现于抽样 (S)中。实际上此前提不一定存在,故此法所获数据较难重复。
鼠迹调查法 对易找到鼠洞、粪便、鼠道、啮痕等鼠迹的场所,为一较方便的数量估计方法。适用于调查船舶、火车与一般建筑物中鼠类相对密度。调查前将陈旧鼠迹清除,然后撒布一薄层滑石粉或用烟熏黑纸放于鼠道,翌日仔细检查鼠迹。将所见鼠迹标于现场平面图上,作为相对密度判定的依据。
捕捉标记释放再捕捉法 在孤立场所,用捕鼠笼捕鼠,标记后释放,直到所有个体均被标记为止。记录的总标记数即该地区的绝对鼠数。此法不干扰种群结构与个体间的关系,为评价灭鼠剂较理想方法,但费时、费工,并需环境稳定。其改良法可将每次捕鼠标记累积数与相应新标记的比率,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推算总鼠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