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蚊虫防制

蚊虫防制
 
摘要: 蚊虫属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其中很多种类不仅骚扰吸血,且为多类疾病传播媒介,故其防制乃为控制或消灭虫媒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蚊虫属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其中很多种类不仅骚扰吸血,且为多类疾病传播媒介,故其防制乃为控制或消灭虫媒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世纪初,于确认蚊虫为丝虫病、疟疾与黄热病等传播媒介后,即已采取消灭孳生场所和杀灭幼虫等防制措施。四十年代后,由于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喷洒器械、杀虫剂剂型与使用方法的改进,蚊虫防制已有较大进展,并于有关传染病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实践证明,单靠化学手段并未能完全解决蚊虫的防制问题,蚊虫抗药性不断增长(见“昆虫抗药性”条),杀虫剂对环境及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亦日益严重并受到重视,因而综合防制已成为今后发展之主要方向(见“杀虫”条)。

蚊虫防制主要对象为疾病媒介或大量侵袭吸血的种类,我国有: 按蚊中的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与大劣按蚊; 伊蚊中的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 库蚊中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与三带喙库蚊等等。蚊虫综合防制为环境、化学、生物、遗传等防制的有机结合。

环境防制 为治本措施,常可达到永久性灭蚊效果或有效种群控制。任何综合防制计划均应尽可能将环境防制放于首位。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消灭蚊虫孳生场所与改变孳生环境两个方面。

消灭孳生场所 发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场所为防制家蚊或半家蚊,如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与白纹伊蚊的根本措施。应努力做到:①清除破罐碎缸、罐头盒等可积水的废物; ②填平洼地水坑,填塞竹筒、树洞; ③翻缸倒罐,妥善存放废轮胎,以防积水; ④有用贮水,每周换新; ⑤排除沟渠、浅潭无用积水。消除大面积孳生地,如湖塘、沼泽的填充、排水、深灌等,应结合水利建设进行; 而合理的卫生工程建设,则为城市减少蚊虫孳生的重要基础。

改变孳生环境 根据防制对象生态习性改变环境,使之不再吸引雌蚊产卵,或不利幼虫生存。如疏浚水体,包括消除杂草、整修岸坡、深挖塘底,以加速水流或减少幼虫栖留庇护场所。也可于渠堰中放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吞食水草而减少蚊虫孳生。国外为防制马来丝虫病媒介曼蚊(Mansonia spp.),用清除其幼期寄附的宿主植物的方法,曾取得很大成效。

广大稻田常为蚊虫大量发生地,是我国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主要孳生场所。三十年代,国外已提出间歇灌溉,即灌水与排水间隔进行以减少蚊虫孳生,但因种种实际困难,迄今未广泛推行。近年,日本对某些过去乙型脑炎流行稻作区,改进耕作制度与种植方法,包括选用早熟品种等等,有效控制了媒介三带喙库蚊的孳生与种群数量。

我国于研究间歇灌溉的同时,某些地区推行了稻田湿润治理法。该法不仅可减少或防止蚊虫孳生,且可节省用水,增产粮食。湿润治理要点为,插秧后以水护秧,待活棵返青即排水晒田。根据气候与禾苗生长阶段,每4~5d或7~10d灌溉一次。上水时使地表积水时间不超过1~2d,但经常保持湿润状态。湿润治理较适于沙质土壤淤灌区。

化学防制 虽然目前化学防制存在抗药性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因施行方便,见效较快,故合理使用杀虫剂仍为防制蚊虫的重要手段。

杀灭成蚊 (1) 室内滞留喷洒: 为应用最广的化学灭蚊方法,多用于防制媒介按蚊。此法辅以杀灭幼虫与服药预防,已为全球防制疟疾的主要措施。主要目的为切断疟疾传播途径,即通过毒杀夜晚侵入住屋或厩舍吸血雌蚊而降低媒介种群生理年龄与减少其数量。以降低媒介种群生理年龄为主要,因连续数次喷洒后,有时虽媒介种群数量下降不大,但因种群年龄组成变化亦可使疟疾传播得到控制。五十年代我国云南、贵州、海南岛等地的抗疟工作,曾大规模进行室内滞留喷洒以防制微小按蚊,成绩显著。

室内滞留喷洒适用于内栖或偏向内栖蚊种,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 对外栖蚊种,如大劣按蚊、三带喙库蚊等,一般无大作用。早期使用药物为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有机氯杀虫剂,近年除滴滴涕外,已为其他农药所代替。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滞留喷洒用的杀虫剂有: 滴滴涕、马拉硫磷、林丹、残杀威、杀螟松、混杀威、甲基嘧啶硫磷等。应用剂量,除林丹为0.2g/m2外,均为2g/m2。残杀威、甲基嘧啶硫磷等有强烈空载触杀作用,因而对外栖性按蚊亦有一定毒杀效果。我国尚试验或推广使用三氯杀虫酯、辛硫磷、混灭威等,剂量亦为2g/m2

喷洒时机与次数,主要视所防按蚊的发生季节、时间长短与药剂滞留时间而定。影响喷洒效果的因素有杀虫剂种类与剂量、蚊虫的敏感性以及药物剂型与处理表面性质等等,后者通常为决定滞留长短的重要因素,粉墙、泥墙等高度吸收性表面,一般采用水悬液为宜。

(2) 空间喷洒: 用于快速杀灭室内或户外蚊虫,如白纹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等。家庭中可用手动喷雾器喷洒下列药物: ①0.1%敌敌畏乳剂 (1ml/m3)或0.3%油剂 (0.3ml/m3); ②辛硫磷与胺菊酯复方乳剂的1:80稀释液(0.4ml/m3);③0.4%二氯苯醚菊酯油剂或酊剂 (1ml/m3),或其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溴腈菊酯、苯醚菊酯等。敌敌畏因某些蚊虫产生抗药性以及其毒性等原因,已逐步为其他杀虫剂所取代。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因低毒、高效和易于降解,故认为是目前较有前途的杀虫剂。也可使用含拟除虫菊酯和其他杀虫剂复方的气雾罐进行喷洒。较大范围灭蚊可用气雾或热性气雾发生器处理。

(3) 超低容量喷洒: 地面或空中超低容量喷洒已广泛用于中、大面积灭蚊,对紧急控制虫媒病流行有明显优越性。美国曾采用马拉硫磷、二溴磷等空中超低容量喷洒杀灭环跗库蚊等以控制圣路易脑炎、西方马脑炎与委内瑞拉马脑炎的流行; 泰国曾多次采用马拉硫磷与杀螟松地面或空中超低容量喷洒杀灭埃及伊蚊以控制登革热的流行; 南朝鲜采用同样杀虫剂空中超低容量喷洒杀灭三带喙库蚊以控制乙型脑炎的流行。以上处理均获较好效果。海地进行的连续数次马拉硫磷空中超低容量喷洒杀灭丛林疟疾媒介淡色库蚊试验的成功,为防制此类外栖性按蚊提出了新途径。残杀威、苄呋菊酯等亦可用为超低容量喷洒灭蚊剂。

我国曾用马拉硫磷原油(每亩50~100ml)、50%辛硫磷(每亩50~100ml)、50%杀螟松(每亩200ml)或0.3%胺菊酯 (每亩40~50ml),作地面或空中超低容量喷洒以杀灭稻田区中华按蚊与三带喙库蚊,以及丛林、竹林中的白纹伊蚊等,其中马拉硫磷作用略差。超低容量喷洒灭蚊有速杀效果,但无较长滞效作用。

(4) 熏杀:于较密闭场所,可用敌敌畏烟剂(0.05g/m3)、敌百虫烟剂(0.1g/m3)或六六六烟剂 (0.05g丙体/m3)熏杀各种蚊虫,特别是集中于地窖、土井等处越冬的致倦库蚊与淡色库蚊。

(5) 诱杀:用含0.05%敌百虫污水缸作为毒蚊缸,可诱杀产卵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雌蚊被诱往产卵时,因接触含药水面而中毒死亡,从卵块孵化的幼虫随后亦被毒死。敌百虫直接喷洒于小型污水体中,亦有类似作用。

杀灭幼虫 孳生蚊虫水体,未作永久性处理前,可先用暂时性化学防制法杀灭其中幼虫。目前较好的杀幼虫剂有: 毒死蚊、双硫磷、倍硫磷等,用量为每亩4~10g。我国还曾用杀螟松、敌百虫、马拉硫磷等,用量为每亩10~20g。处理时可直接喷洒于水面,或作地面或空中超低容量喷洒,或结合灌溉利用各种滴药器自动滴药,随流灌入稻田。为增加滞效,双硫磷、倍硫磷等可制成各种缓释剂,如颗粒剂、微胶囊剂以及浸药木塞或珍珠岩等等,残效通常可延长至2~3个月。

双硫磷低毒高效,可用于饮用水。世界卫生组织登革热小组于东南亚推荐,向贮水器投放1%双硫磷颗粒剂(加药量为1ppm)以防制其中孳生的埃及伊蚊。

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甲氧保幼素或敌灭灵等防制幼虫也已受到重视。现场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对某些伊蚊、库蚊、骚蚊等效果良好,有效剂量多为每亩2g左右,最低者可达每亩0.5g以下。其效果因蚊种而异,即使对同种蚊虫,也可因使用剂型或其他因素而有显著差别。

生物防制 可用于或可能用于蚊虫幼虫防制的生物,分捕食天敌与病原微生物两类。捕食性天敌中试图利甩者多为捕食幼虫的动物,有鱼类、松藻虫、巨蚊、涡虫、水螅等,但迄今实际应用者仅少数鱼类。为此目的而被引入世界各地的柳条鱼(见图),已于阿富汗、印度、伊拉克等地大量放养以防制溪流按蚊、斯氏按蚊、深色按蚊等; 我国也有用其防制沟渠、花池、水缸等中的致倦库蚊、淡色库蚊或白纹伊蚊者。网斑花鳉较适应于污水生活,泰国、缅甸等地曾试以防制致倦库蚊。近年,我国某些地区推广稻田养鱼,以防制中华按蚊与三带喙库蚊。鱼苗为体长1.2~2.0cm的鲤鱼与草鱼,在稻苗返青后投放,每亩400~500条。管理良好的稻田,鱼苗生长100d后,体重一般为100~150g,大者可达500g,每亩可获鲜鱼15~40kg。稻田养鱼不仅降低蚊幼密度,也可使稻谷增产。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为现代生物防制研究重点,已研究者有: 病毒、真菌类的雕蚀菌、大链壶菌、蚊菌、绿僵菌等,小孢子虫类的Nosema、Pleistophora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14与球形芽胞杆菌,索虫类的罗索虫、历索虫、等索虫等等,但迄今已工业生产并开始推广使用者仅苏云金杆菌H-14。该菌伴胞晶体产生的内毒素,对多种蚊幼有高度毒杀作用,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为良好杀幼剂,缺点是无长残效。球形芽胞杆菌对某些种类幼虫亦有较高毒效,它与食蚊罗索虫均为有前途的生物防制物,已接近生产试用。病原生物亦可与化学防制并用,现已在探讨索虫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并用的效果。

遗传防制 为蚊虫防制一新途径。目前经现场试验者仅为释放绝育、染色体易位或胞质不育的幼虫。至如性比例畸变、致死因子及媒介蚊种替换等等,仍处于理论与实验室研究阶段。释放绝育幼虫为遗传防制中发展最快者。对蚊虫人工绝育处理,采用化学法者居多。现场试验表明,遗传防制效果虽好,但试验范围较小,或仅于特定条件下进行,其应用的现实性尚待进一步证实。法规防制 为防止媒介蚊虫从国外或外地带入,或控制蚊媒病流行,可采用检疫或强制灭蚊等手段。该法行使得当,也可有较好成效(见“杀虫”条)。

防蚊 在未能控制蚊虫发生的场合,为避免蚊虫刺叮,可采取防蚊措施。户外防蚊可使用各种驱避剂(见“驱避剂”条),保护时间从半小时至数小时,随蚊种、驱避剂种类以及气候条件而异,以之浸泡的驱虫网有较长驱避效果。国外已试验用含驱避剂纤维织成的网衣,主要供军队使用。家庭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的蚊香或电热熏蒸器等,亦为简便而有效的驱蚊方法。市场出售的超声波驱蚊器,效果尚有待证实。建筑物装置纱窗、纱门,个人使用蚊帐、纱罩等阻隔防蚊法,效果则取决于合理使用与认真管理。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63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