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是一类糜烂性毒剂,接触皮肤时可在局部出现红斑、水疱、坏死、溃疡等病变。皮肤薄嫩、潮湿、多汗、湿热的部位对芥子气反应较重。事先做好预防中毒措施或对皮肤已染毒处及时进行消毒,均可明显减低发病率。热烧伤的一般治疗原则对芥子气引起的皮肤化学烧伤也是有用的。
芥子气引起的皮肤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染毒程度、不同部位皮肤的敏感性、气温、湿度等。液滴态染毒比蒸气态染毒严重;潮湿、薄嫩、与衣服摩擦多的部位对芥子气较敏感;在炎热及潮湿的环境中,中毒较严重。
病理 芥子气皮肤损伤程度的划分同一般烧伤的三度四分法。Ⅰ度损伤:主要是皮肤表皮受损,生发层未受损伤。表皮细胞先表现肿胀和有丝分裂抑制,逐渐过渡到核固缩及整个细胞固缩。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小血管及淋巴管扩张,血浆、白细胞和少量红细胞渗出,形成肉眼可见的红斑;浅Ⅱ度损伤: 表皮大部分坏死,但保留着少数生发层基底细胞,真皮炎性反应较明显,出现浅层水疱,使表皮和真皮分离;深Ⅱ度损伤:可达真皮深层,仅留有皮肤附件残余,出现深层水疱。水肿广泛,波及真皮深层或皮下。在早期,皮肤表面可见中央凹陷的坏死区,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深Ⅱ度损伤也可不出现水疱而出现干痂;Ⅲ度损伤:可达皮肤全层,呈现坏死,但芥子气皮肤损伤达Ⅲ度者较少见。
临床症状 皮肤损伤病程一般可分为五期:潜伏期、红斑期、水疱期、溃疡期及愈合期。由于不同部位皮肤的敏感性及芥子气的物理状态不同,皮肤损伤的病程及临床症状不尽一致。
液滴态芥子气接触皮肤时无明显刺激性,不易发觉,薄嫩潮湿部位可有瘙痒感。临床经过分为典型的五个期。
(1) 潜伏期:液滴态芥子气染毒皮肤后,通常有2~6h的潜伏期。潜伏期中没有明显的主、客观症状,但病理过程正在发生及发展中,在这段时间里,中毒症状不表现出来。潜伏期的长短受芥子气剂量大小、皮肤温度及干湿情况等影响。在炎热潮湿季节中,潜伏期可短至1h。
(2) 红斑期: 潜伏期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红斑。由于真皮内毛细血管充血,皮肤先呈红色后转暗,界限比较明显,红斑稍高出皮面,指压后留下暂时白痕,伴有局部轻度水肿、烧灼感及皮肤刺痒。红斑持续十余小时后进入水疱期。如损伤程度较轻,仅为Ⅰ度,则不发展为水疱。
(3) 水疱期:水疱一般出现于中毒后18~24h,先在红斑区内出现分散细小的水疱,然后融合成大水疱。水疱周围皮肤有充血和水肿。疱液清亮透明,呈黄色,易抽吸引流。以后疱液变混浊,并凝固成冻胶状。根据损伤程度 。水疱可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种。浅层水疱的基底是真皮乳头层,疱皮薄,肿痛较轻;深层水疱的坏死波及真皮,疱皮较厚,肿痛较重,疱液易变为胶冻状。染毒严重时,红斑中央为灰白色坏死区,周围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水疱,排列成项链状,这些水疱又可融合成环状水疱,若环状水疱中央皮肤坏死不太深,最后也能形成一个大水疱。大剂量芥子气皮肤染毒时,可不发生水疱,而形成凝固性坏死。干痂先为苍白色,后转为灰白色,知觉减退或丧失,局部发凉,皮下组织可有水肿。
(4) 溃疡期:水疱如小心保护,可保持几天不破。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的浅层水疱的张力大,很容易破裂,暴露出粉红色的糜烂面,但很少发生继发感染,愈合快,7~10天即可愈合。深层水疱多在几天后破裂,形成深达真皮的溃疡。有时基底部有一层乳白色的坏死膜。由于坏死组织脱落较缓慢,易并发感染伴有脓性分泌物。上皮新生慢,愈合迟,可长达三、四周之久。
(5) 愈合期:如损伤较轻,仅为I度损伤,则红斑在3~5天后有鳞屑脱落和暂时性色素沉着而愈合。水疱愈合时间因中毒程度、部位和有无继发感染而有很大差别。小的浅层水疱,一般在7~10天上皮再生而愈合,无疤痕,有色素沉着。深层水疱则需2~3周,一般留有疤痕,有色素沉着。干痂性损伤可有两种后果。如损伤稍轻时,干痂可自周围渐渐脱落,3~4周全部脱落完,露出粉红色嫩皮。如干痂较厚,则可自行液化而形成较深的感染溃疡创面,一般愈合较慢,可达6~8周后,留有疤痕,周围可有色素沉着。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瘙痒剧烈,愈合后有时可出现慢性皮炎、多发性疖肿、湿疹样皮炎等。
芥子气蒸气或气雾接触皮肤时无刺激性,潜伏期一般为6~12h,低浓度蒸气染毒时可长达1~2天。红斑为弥漫性,多出现在皮肤暴露部,如脸、颈和手部。芥子气蒸气易被衣服吸附后再损伤有衣服遮盖的皮肤,薄嫩、潮湿、多汗部位皮肤损伤尤为多见,如会阴部、腰部、腋窝、腘窝等处。一般不发展为水疱,仅出现红斑,但在高浓度蒸气或雾态芥子气作用下,可出现散在的浅层小水疱。在无面具防护的情况下,一般均伴有眼和呼吸道的损伤。
不同部位皮肤芥子气损伤的临床表现: 有其不同的特点。颜面部血管较丰富,皮下组织疏松,水肿明显,水疱通常较小,愈合也较快;头皮处可产生湿性皮炎并可并发化脓性毛囊炎,感染后脓痂与头发粘在一起,很难清除;耳廓部软组织少,耳损伤易并发感染,愈合慢;外生殖器对芥子气很敏感,阴茎和阴囊明显水肿,在包皮前端可形成半透明的环。水疱破后形成的溃疡创面易感染。由于水肿,可引起排尿不畅及疼痛,可导致尿潴留。烧灼感、疼痛和瘙痒是外生殖器损伤常见的主要症状,尤以瘙痒为剧,有时奇痒难忍。
皮肤芥子气中毒的后遗症: 皮肤有疤痕时可引起手指运动障碍,尿道狭窄,包皮与龟头粘连等。少数伤员在受过芥子气损伤的部位对芥子气或其他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常引起红斑和水疱复发,但病程短,愈合快。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为对芥子气皮肤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应综合伤员的中毒史、症状特点、毒剂检定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了解伤员是否在染毒区停留过,停留时间的长短; 有无敌人进行化学袭击的征象,地面和植物上有无油状液滴,是否闻到过类似大蒜的气味;伤员使用过何种防护器材,使用是否及时;当时的急救措施和初期症状等。如同一地区同时有大批伤员出现皮肤红斑、水疱,并有眼及呼吸道症状时,应特别注意有糜烂性毒剂中毒可能。此外应及时了解染毒区化学侦检的结果,并对伤员的服装、早期呕吐物、可疑饮水和食物等进行毒剂检定。芥子气中毒症状的特点是中毒当时一般无疼痛或明显不适,常有数小时到十几小时的潜伏期。根据潜伏期长短能帮助判断中毒程度的轻重。局部损伤部位早期出现红斑,继而出现散在性水疱,然后融合成大水疱,有时可见环状水疱或项链状水疱。蒸气态芥子气中毒时,红斑为弥漫性,主要分布在暴露的皮肤及会阴、腋窝等敏感部位。
芥子气皮肤中毒应与一般物理因素损伤(日晒斑、烧伤或冻伤)、接触性皮炎、丹毒等相区别。与其他军用毒剂中毒的鉴别要点为:①路易氏剂中毒。毒剂与皮肤、粘膜接触时有剧烈疼痛,潜伏期短,症状发展快;皮肤充血水肿程度重,范围广,有出血点;早期疱液、尿、粪便中化学检定可测得砷。②氮芥中毒。和芥子气中毒很相似,也可引起皮肤、眼、呼吸道的损伤。氮芥中毒的特点是皮肤损伤很少出现大水疱;对上呼吸道刺激作用较强;吸收作用较严重。此外氮芥有鱼腥气味,根据毒检结果可作出正确诊断。
防护 皮肤芥子气中毒易造成部队减员,事先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可明显减低发病率。有效的防护措施为: 一是使用防毒面具及皮肤防护器材。制式防毒面具及皮肤防护器材对各种战斗状态的芥子气均有可靠的防护性能,应及时组织正确的穿戴。在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可应用简易防护器材,如雨衣、塑料薄膜、雨鞋、胶皮手套等均可防皮肤中毒。通过染毒地面时可用稻草、塑料布、帆布或麻袋布等缠裹在脚和小腿上。简易防护器材防护性能稍差,应注意仍有中毒的可能。二是遵守染毒区行动规则。敌人施放毒剂后,应尽量避免进入染毒区。必须进入时要注意防护,不在染毒区久留,坐卧休息更应避免。禁止饮用染毒区内的水,不应在染毒区进食和吸烟。离开染毒区后及时对防护器材进行消毒,并组织人员卫生处理(洗净局部或洗澡)。三是收容中毒伤员时严格防止交叉染毒。染毒伤员与一般伤员应分开收治。伤员的染毒服装、装具、武器等应留在室外。染毒的医疗器材和敷料应及时消毒。医务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防止间接中毒。
急救 化学战条件下常同时出现大批伤员,事先应作好充分准备。必须开展群众性的自救和互救工作,及时抢救中毒人员。对在染毒区未戴防毒面具的伤员,应立即为之戴上。对失去战斗力的伤员,要迅速撤离毒区。撤离毒区后对染毒服装应立即消毒或脱去。
对皮肤染毒处应立即消毒,消毒越快效果越好。当芥子气液滴染毒时,先用纱布或手帕等织物将毒剂蘸吸去,勿来回擦以免染毒范围扩大。然后用个人防护包内的皮肤消毒液或消毒粉对染毒皮肤、服装和手中武器进行消毒。在没有制式皮肤消毒剂时,可选用下列消毒液或粉进行消毒:20%一氯胺乙醇溶液或水溶液,1:5漂白粉浆,1:10三合二悬浮液,1:10次氯酸钙悬浮液,漂白粉和滑石粉(1:1)混合粉剂。上述消毒液或粉均应新配,久置后消毒效果降低或消失。为减少皮肤刺激,消毒10min后用水将消毒剂冲洗掉。当伤口染毒时,立即用纱布或干净手帕将伤口内毒剂液滴去掉,肢体部位应在伤口上端扎止血带或其他代用品。用上述消毒液加数倍量水或大量水反复冲洗,然后作简单包扎,半小时后松开止血带。
治疗 皮肤染毒经消毒后其治疗原则与一般烧伤类似。但应注意皮肤染毒后病变的发展过程,一般在中毒当天及第二天尚不能完全确定病变的分度。此外,在治疗中毒局部病变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吸收中毒的治疗。
对红斑的治疗:可按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用消肿、抗炎、止痒的外用药涂布或湿敷。可选用激素类药物(0.05%醋酸去炎松霜、0.1%地塞米松霜)、非激素类药物(0.1%消炎痛霜)、复方蛇床子洗剂(含蛇床子、地肤子、石榴皮、灵仙、川椒、苦参、白芷、明矾)。如红肿范围大或者外涂药不方便时,可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口服强的松5~10mg,或地塞米松2~5mg,每日2~3次。必要时可经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用1~3日。其他治疗接触性皮炎的药物,如3%硼酸水、0.05%高锰酸钾水、复方炉甘石洗剂及5%薄荷脑酒精溶液等均可应用。外生殖器部位禁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防止因瘙痒使皮肤破损而引起感染。红斑奇痒难忍时,如面积不大,可行冷疗法,以冷水对创面淋洗、浸泡或冷敷,水温以10~20℃为宜,一般可进行半小时左右。
对水疱处理: 对小水疱尽量待其自行吸收。对膨满或有胀痛的水疱,用75%酒精消毒后,于低位穿刺,抽出水疱液,保留疱皮。若保留疱皮有困难或疱液凝固无法抽出时,可完全清除疱皮和疱液,露出溃疡创面,再按创面情况进行处理。
对溃疡的治疗: 芥子气皮肤溃疡以浅Ⅱ度及深Ⅱ度为多见,很少发生Ⅲ度损伤。治疗原则基本上与热烧伤创面治疗原则类似,主要是去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保护残留上皮组织,促进创面愈合。有坏死组织和感染创面应清创引流,用含有抗生素的油纱布或湿敷液换药。肉芽形成后,为加速愈合,可用鱼肝油或蛋黄油等药物。愈合缓慢的溃疡可进行红外线照射。深Ⅱ度溃疡尤其是功能部位的创面可行植皮,以减少畸形和功能障碍。外阴部溃疡创面可用1:5000高锰酸钾作坐浴或冲洗,一天二次,创面可用抗生素溶液湿敷或用抗生素油纱布贴敷,以开放为妥,不宜包扎。如溃疡创面不易愈合时,可行植皮术。
干性坏死痂的治疗: 深Ⅱ度不起水疱的病变表现为坏死性干痂。有可能在痂皮下自行愈合,也可行蚕食去痂或手术削痂。手术削痂可明显缩短疗程。必要时可行药物脱痂,如应用菠萝蛋白酶制作痂皮脱腐药。该药不损伤健康组织,脱腐时间短,有一定效果。但在大面积使用时,要重视引起败血症的可能,应并用磺胺米隆(sulfamylonum)涂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