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营养与食品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
 
摘要: 维生素B12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它和“动物蛋白质因子”是同一物质,分子中含有钴,故呈红色。其各种化合物都具有维生素B12的活性,区别在于结构式中B12基团的不同。

维生素B12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它和“动物蛋白质因子”是同一物质,分子中含有钴,故呈红色。其各种化合物都具有维生素B12的活性,区别在于结构式中B12基团的不同。

维生素B12


注: 青钴胺素(维生素B12) R为CN

  羟钴胺素(维生素B12a) R为OH

  水钴胺素(维生素B12b)R为H2O

  亚硝钴胺素(维生素B12c) R为NO2

5-脱氧腺苷钴胺素(辅酶B12) R为5-脱氧腺苷

  甲钴胺素(甲基维生素B12) R为CH3


结晶维生素B12溶于水及乙醇,水溶液在4~7d间较稳定,pH值在2以下或9以上时即行分解。结晶维生素B12及其溶液遇强光或紫外线亦不稳定,易被破坏。

维生素B12在胃肠道的吸收需要“内因子”,它是胃粘蛋白的组成部分。最近研究表明,在Ca++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相互作用,在转到回肠的过程中,保护维生素B12不受破坏。维生素B12在回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大部分贮存于肝脏。据估计,身体内维生素B12的总量约为2~4mg,其中约60%贮存于肝,30%存在于肌肉、皮肤和骨组织,小量存在于肺、肾、脾。体内维生素B12主要从尿中排出,也有部分从胆汁排出。

生理功能 5-脱氧腺苷钴胺素又称辅酶B12,在哺乳动物体内以辅酶形式参与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与甲基转移酶两个酶系统的作用,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将甲基丙二酰CoA转变为琥珀酰CoA,维生素B12缺乏时,尿中甲基丙二酸排出量增加。维生素B12甲基转移酶将高半胱氨酸甲基化形成蛋氨酸,叶酸也参与这个反应,N5-甲基四氢叶酸是甲基的供给体。维生素B12在DNA合成中的作用是将N5-甲基四氢叶酸的甲基移去形成四氢叶酸,以利于叶酸参与嘌呤合成。给予恶性贫血患者叶酸后,血清中N5-甲基THFA明显升高,表明甲基转移需要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在中间代谢中另一重要功能是保持酶系统中-SH基团于还原状态。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需要谷胱甘肽作为辅酶,维生素B12可能通过此辅酶参与糖代谢。

人体需要量与食物来源 人体维生素B12的营养状况可用血浆中的含量来衡量。一般认为低于74pmol/L(100pg/ml)即诊断为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时甲基丙二酸的排出量增多。24h的排出量可超过300mg,而正常人的排出量仅为1.5~2.0mg。

给缺乏维生素B12的患者每日注射0.5~1.0μg维生素B12,能恢复并保持正常血相。FAO/WHO专家组建议成年人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12的供给量为2μg,孕妇每日摄入3μg,乳母每日摄入2.5μg。

自然界维生素B12均由微生物合成,人体肠细菌能合成维生素B12,但不能为人体利用,故正常人与恶性贫血患者每日由粪便排出的维生素B12可达5μg。由于植物性食物一般不含维生素B12,故素食者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但我国发酵豆类食品则含有,尤以豆腐乳含量为最高,是维生素B12的良好膳食来源。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B12是由于动物食进微生物所合成的维生素B12,或其胃肠细菌所合成的维生素B12贮存于体内,动物肝脏是维生素B12的丰富来源。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905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