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神经性毒剂军事性能

神经性毒剂军事性能
 
摘要: 神经性毒剂是一类有剧毒的有机膦酸酯(organophos-phonate)或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化合物,也称为有机磷毒剂。神经性毒剂是在三十年代开始研究有机磷杀虫剂的基础上发现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神经性毒剂已发展成为当代军事意义最大的化学战剂,也是当前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神经性毒剂是一类有剧毒的有机膦酸酯(organophos-phonate)或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化合物,也称为有机磷毒剂。神经性毒剂是在三十年代开始研究有机磷杀虫剂的基础上发现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神经性毒剂已发展成为当代军事意义最大的化学战剂,也是当前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美军按化学结构和战术使用特点,把神经性毒剂分为两大类:一为G类毒剂,以呼吸道吸入为主要中毒途径,有沙林(美军代号GB)、梭曼(GD)和塔崩(GA)等;另一为V类毒剂,以皮肤吸收为主要中毒途径,主要代表是VX,皮肤毒性比G类约大百倍。

这四种标准神经性毒剂的化学结构式和命名是:


主要理化性质 分以下各项。

物态、色、嗅: 沙林、梭曼和塔崩都是水样易流动的液体,VX则为易流动的油状液体。纯品均无色,含有杂质时,沙林或梭曼呈淡黄色至黄色,塔崩呈棕色,VX呈微黄至棕黄色。沙林、梭曼带有弱水果香味,塔崩有微弱香味,在战场上一般不易觉察到这种香味。VX贮存时会分解出有臭味的硫醇。

沸点、凝固点: 沙林,梭曼,塔崩,VX在常压下沸点分别为147℃,167.7℃,246℃,387℃;凝固点分别为-56℃,-70℃,-49℃,-39℃。在接近或达到上述沸点时,毒剂开始分解,在合成或提纯时一律需采用减压蒸馏以防止分解。

挥发度: 沙林,梭曼,塔崩,VX的挥发度相差悬殊,在20℃时分别为13200mg/m3,2647mg/m3,321mg/m3,10mg/m3。所以沙林是典型的暂时性毒剂,梭曼可看成是半持久性毒剂,VX则是典型的持久性毒剂; VX的挥发度仅为沙林的1/1320,在野战条件下靠它的自然蒸发能力,在空气中一般不易达到伤害浓度。

比重: 沙林,梭曼,塔崩,VX的比重都比水稍重,在20℃时分别为1.096,1.044,1.082,1.015。

溶解性、渗透性: 沙林的水溶性和脂溶性都很大,能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任意互溶,因此肉眼不能发现水被沙林污染;梭曼在水中溶解度较小,0℃时约为1%,但脂溶性较强,有利于渗入皮肤。塔崩类似梭曼。VX在水中溶解度常温时为2.5%,VX液滴在水中大部分沉入水底,小部分溶于水,造成水源染毒。VX脂溶性良好,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落到皮肤上的液滴易渗入体内。由于它的挥发度很小,皮肤上的VX液滴如不及时消除,绝大部分将被吸收进入体内。

化学稳定性: 沙林、梭曼和塔崩在150℃以上分解明显。纯的毒剂在常温以下都较稳定,含有杂质时则易分解。V类毒剂比G类稳定。

水解: 沙林和梭曼的化学结构中比较活泼的基团是膦酰氟O=P—F,塔崩的化学结构中比较活泼的基团是O=P—CN,化学反应首先在这些部位进行。沙林在水中能水解成无毒产物,但在常温中性水中水解很慢,所以仍可使水源较长时间染毒。沙林的水解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酸能加速沙林的水解。在水溶液中,沙林与碱反应非常迅速,因此可用碱对沙林消毒;梭曼的水解反应速度比沙林要慢些,在中性水中水解很慢,所以梭曼比沙林更能使水源长期染毒;塔崩水解产物含氰化物,仍然有毒,要引起注意;VX的化学结构中O=P—S键不如G类毒剂中的P—F键活泼,VX水解很慢,在常温时的水解速度约为沙林的1/5000,加热虽能加速水解,但不完全。VX可和一些具有氧化作用或含活性氯的消毒剂反应而失去毒性。

军事性能 神经性毒剂生产不困难,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施放后毒剂无臭无色,也无刺激性,不易被发觉。神经性毒剂毒性大,对没有防护和缺乏良好防化训练的部队和居民可造成严重杀伤,反之其杀伤力大为减弱。

G类毒剂主要以蒸气态和雾态染毒空气. 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杀伤作用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属暂时性毒剂,但梭曼和塔崩的液态是半持久性毒剂。液滴态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G类毒剂毒性大,作用快,几乎无潜伏期,严重中毒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因此抢救必须及时,主要依靠自救互救。防毒面具对蒸气态和雾态毒剂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但敌方常用15s、30s或1min的急袭方式进行杀伤性化学袭击,部分人员在戴上防毒面具前的极短时间内,可能已吸入相当量的毒剂,应特别引起注意。蒸气态不需消毒,液滴态消毒不困难。

V类毒剂主要以液滴态染毒地面和装备,使无防护人员经皮肤吸收中毒,其杀伤作用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周,属持久性毒剂。在野战条件下靠自然蒸发不能造成空气中的战斗浓度。V类毒剂毒性比G类毒剂大,特别是皮肤吸收毒性大,通过染毒地段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及皮肤防护器材。消毒时工作量比G类大,消毒必须及时。V类毒剂皮肤染毒后,有几十分钟的潜伏期,V类毒剂中毒酶易被重活化,且有一定程度的自动活化,对救治较有利。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439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