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医院消毒

医院消毒
 
摘要: 医院消毒是指在医院中为防止感染而进行消毒处理的总称。处理的主要对象为医疗护理用品、室内环境以及患者与工作人员的皮肤、粘膜等。

医院消毒是指在医院中为防止感染而进行消毒处理的总称。处理的主要对象为医疗护理用品、室内环境以及患者与工作人员的皮肤、粘膜等。医院消毒的概念早于十九世纪即被提出,当时微生物与疾病间之关系尚未被认识,先驱们已证明清洁与消毒于医院防病中的作用,如奥地利人Semmelweiss曾用漂白粉液洗手,使产褥热病死率从12%降为1%; 英人Nightingale曾以改进病房清洁卫生,使战伤患者病死率从40%降至2%。此后,随微生物学发展,对医院消毒重要性的认识亦与日俱增,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消毒制度以及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某些人对医院消毒工作有所放松。近年,院内感染仍屡有发生,抗药菌株亦不断出现,因此人们再次注意到医院消毒为一项须不断加强与严格贯彻的措施。

医院消毒分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一般预防性消毒两部分。医院中的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是指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室及可能受其污染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传给其他易感者。此类消毒须随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在外界存活时间与传播方式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多于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中的传染病科(或病房)中进行(见“疫源地消毒”条)。医院中的一般预防性消毒,目的是防止患者于医疗护理过程中被周围环境中较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如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所感染。由于患者可经各种途径感染,有关微生物种类又繁多,甚至平时不致病的微生物于患者抵抗力降低时,亦可引起危害,因此只有按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消毒与灭菌处理,才能有效防止院内感染。此类消毒是每个医院所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院消毒处理的对象多,工作量大,必须分工才可较好贯彻。中心消毒供应室负责集中物品的灭菌处理,护理部门负责病房与手术室的清洁与消毒,外科医务人员负责病人皮肤的消毒,营养部门负责餐具与食品的消毒,洗衣房负责污染衣服与布单等的清洗与消毒,检验科负责污染标本的消毒与全院消毒效果的监测等等。中心消毒供应室是大型医院为较好开展经常性灭菌处理所成立的专职机构。医院所用灭菌器材由中心消毒供应室统一提供,便于保证灭菌质量,提高操作技术,改进包装方法。医院领导与有关部门业务代表组成的“感染防制委员会”应对消毒的原则、制度、方法与监测等作出规定,以利各项消毒工作的开展。目前,国外医院选用了一些用后即不再用的一次使用性医疗器械与用品,如注射器、针头、导管、口罩、鞋套、痰杯等等。此类物品由工厂统一灭菌后供应,不需反复使用,因之减少了医院部分消毒工作量。

医院中常用物理消毒方法有: 加热处理、紫外线照射与过滤除菌等。常用的消毒药物有: 乙醇、福尔马林、多聚甲醛、戊二醛、碘酊、碘伏、洗必太、漂白粉、环氧乙烷以及各种酚类与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方法的选用,应随消毒要求程度、病原体种类、物品特点与所具备条件而定。一般加热消毒最为彻底,多用于耐热物品的灭菌。紫外线与过滤多用于空气与水的消毒。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影响效果因素较多,掌握较难,仅适用于某些物品、环境与皮肤粘膜的消毒。至于超声波与去垢剂等仅用于加强清洁处理的效果。阴离子去垢剂,如肥皂或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的洗衣粉对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有拮抗作用,不可同时使用。

医护用品消毒 各项用品所需达到的消毒要求,应随其对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确定。第一类物品要求最严,须进行灭菌处理,如各种注射器,针头,敷料,静脉输液器与注射液,用于伤口的油膏与粉剂,手术用器械、巾单、生理盐水、心肺机、指甲刷,病理解剖用过的器皿,以及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白血病晚期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或早产儿等极度易感者的各种物品。灭菌时,应尽量使用压力蒸气法(121℃,15~45min),油膏、粉剂与玻璃器皿,可用干热处理(160℃,2h)。对不耐热物品,可于丁基橡胶袋中用环氧乙烷(2.5g/L)熏蒸2小时(>20℃),或以其他灭菌剂处理(见“消毒剂”条)。此类处理不需高温,故又称“冷灭菌”。灭菌前,应将物品清洗或擦拭,尽可能去除污垢,以保证杀菌效果。物品包装除防止贮存中污染外,尚须使杀菌因子可与内部充分接触。压力蒸气灭菌中,可用纸与布内外结合双层包装。使用金属容器灭菌时,上下应留有多个通气孔,消毒后应将通气孔关闭以保持密封。静脉输液器包装时,应取下瓶盖放于包内,乳胶管勿使扭结,以利蒸气穿透。

第二类为全部杀灭染有的细菌繁殖体(不包括芽胞)与病毒后才能使用的物品。此类物品若有条件进行灭菌处理则更为理想。如麻醉器材、吸入治疗设备、内窥镜、体温计、各类导管等等。常用消毒方法,除湿热、干热、环氧乙烷熏蒸外,尚可用2%戊二醛、5%福尔马林、75%乙醇、2%碘酊等涂抹或浸泡。麻醉设备可被呼吸道微生物污染,每次用后均应清洗消毒。其耐热部件可用压力蒸气灭菌或煮沸15~20min; 不耐热部件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或浸于2%戊二醛中15min或75%乙醇中30min,然后用水洗净。橡胶部分,如面具、弯管、贮气囊等,可置75℃水浴中低热消毒10min,或用75%乙醇擦拭。内窥镜类器械与各种导管,可用煮沸法消毒 (15~20min)。不耐煮沸者,可用低热消毒法处理(75℃,10min)。处理时,应使水可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处理后急用,可于电烤箱中烤干。甲醛熏蒸消毒内窥镜,所需时间过长,不切实用。电气部分若不宜加热,可用碘酊与75%乙醇擦拭。体温计用毕,用棉球擦净粘液,浸入消毒液中,消毒液可用75%乙醇,或在其中再加0.2%碘,亦可用0.2%过氧乙酸。放射治疗用镭针或铯针,以在铅制防护容器中用消毒液浸泡为宜,切勿用加热法处理,以防放射性物质泄出。

第三类为杀灭或清除病原菌即可使用的物品。非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纺织品,无明显污染者,经用热水、肥皂洗净后即可再次使用;有排泄物污染者,需经消毒液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后再洗涤。便盆、痰杯应由患者专用,定期消毒。公用餐具,用毕洗净,经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即可使用。体外检验用的器械与设备可用碘酊、乙醇、戊二醛等消毒剂擦拭消毒。担架、病车等可根据情况选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或酚类、消毒液喷洒,擦拭。

室内环境消毒 室内环境消毒的主要对象为空气以及墙壁、地板、家具与固定设备等表面。要求最严格者为早产儿保育箱以及极度易感者居住的防护隔离罩或病房,应尽量做到无菌。手术室、育婴室、营养部厨房、配膳室、厕所与太平间等,应将其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普通病房、护理办公室、走廊、理疗室、诊断室与洗衣房等,保持清洁,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即可。空气的灭菌与消毒,可用高效或超高效滤器处理或紫外线照射(见“紫外线消毒”条)。开窗通风对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常可收到较好效果。空调用增湿器,应每日更换新水(早产儿保育箱应用无菌水),并定期消毒其容器。整个房间表面的消毒,多用福尔马林(12.5~25.0ml/m3)熏蒸12h,或过氧乙酸(1~3g/m3)熏蒸90min。此外,亦可用过氧乙酸(2 %)进行气溶胶喷雾处理。对不忌潮湿表面,尚可用1~4%酚类或0.1%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室内各种表面切勿干扫干抹。家俱每日应用湿布擦抹除尘,并定期用去垢剂擦洗。地面平时用水与去垢剂拖擦即可,当被排泄物污染时,需用含氯消毒剂或酚类消毒剂处理。浴盆的消毒对烧伤患者甚为重要,除用去垢剂擦洗外,必要时需用消毒剂处理。厨房、配膳室每日消毒前应将油垢用去垢剂擦洗去除,消毒、洗刷后尽量保持干燥。厨所消毒时,应特别注意便池、坐板、抽水手柄、门把、水龙头与其他被排泄物明显污染的部位。烧伤病房、婴儿室与检验室等处家俱、地面与门把等,每日应用消毒剂处理2次。

清扫工具各病室不得混用。拖把、抹布、刷子等应于用后消毒。棉布条拖把可用酚类消毒剂浸泡,效果较好,合成纤维布条拖把消毒可用低热消毒法处理,在65℃下作用10min。工具消毒后应保持干燥,以防微生物滋生。

皮肤粘膜消毒 术前洗手与皮肤、粘膜的消毒要求最严,不仅需杀灭或消除临时沾染的微生物,且应尽量杀灭或消除长期寄生于皮肤沟纹深处的微生物。术前洗手,先用肥皂与水从前臂到手,由上及下顺序刷洗三遍 (10min)。擦干后,再于75%乙醇、0.1~0.5%新洁尔灭或洗必太溶液中浸洗5min。病人手术区皮肤,于进入手术室前,先剃毛并用肥皂清水洗净,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临手术前,用2%碘酊由中心向外围做环形涂布,待将干时,按前顺序用75%乙醇将碘擦去,乙醇至少涂擦两遍。污染手术、涂布碘酊及乙醇的顺序则先外围、后中心。面部、会阴部、供皮区与婴幼儿的皮肤不用碘酊,改用0.5%洗必太乙醇溶液或70%乙醇消毒。口腔粘膜可用3%过氧化氢与1%碘酊处理。其他不宜用消毒剂乙醇溶液处理的敏感部位粘膜,可改用其水溶液处理,如碘伏溶液或洗必太溶液等。

医护人员在接触易感患者前,应用肥皂与水充分刷洗双手,将临时沾染的微生物及大部分长期寄生于皮肤浅层的微生物清除。必要时可用消毒剂浸洗。其他,如普通病房中的医护人员、实验室检验人员等,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将手洗净,去除临时沾染的微生物即可。药房人员在配制药品前,食堂人员在制备食品前亦须将手洗净,以防沾污药物与食品。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39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