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核素是放射性落下灰中的主要成分,了解它在体内的代谢及损伤的特点是对落下灰进行危害评价的依据,也是进行医学处理与预后的前提。
体内代谢 裂变核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指这些核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移与排出的动力学过程。
裂变核素在体内的吸收率与其物理状态、放射化学组成、进入途径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吸收率随裂变核素的分散度和溶解度增大而增加,放射化学组成中阴离子(碘、钼及碲等)含量越高,吸收率亦越高。经口食入时,不同来源或不同状态的落下灰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吸收率波动在5~30%之间。溶解度较高的核素(主要为阴离子)易被胃肠道所吸收;溶解度较低或难溶的核素 (主要为稀土族元素等),则吸收很少。经呼吸道吸入时,粒子大小及溶解度不同的核素,在呼吸道各区间的沉积、廓清率和廓清速率亦不同,一般来说,颗粒较小(0.5~5μm),溶解度较高者易被肺部吸收。正常完整的皮肤对裂变核素吸收很少,但经伤口吸收较快、较多,特别是溶解度较高的核素,吸收率可高达20%。
裂变核素进入体内后呈选择性不均匀分布。进入的早期,体内所有组织中均能检出放射性,但以甲状腺为最高,其比活度为其它器官的几十至几千倍;其次是骨组织和肝脏,再次是肾、肺、脾、性腺及淋巴结等组织。但随时间的延长,放射性主要集中于甲状腺、肝脏和骨等组织中。甲状腺内主要为放射性碘核素(包括131I、132I、133I和135I等),肝脏内主要为钼(99Mo),骨组织中主要为锶(89Sr)和钡(140Ba)等。裂变核素在体内的选择性分布和蓄积,造成对器官的不均匀照射。就核爆炸后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放射性碘核素而言,进入体内后参与碘代谢过程,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素,然后通过分泌活动,将放射性碘随甲状腺素贮存于胶质中。因此,滤泡是甲状腺中受到剂量最大的部分。食入裂变核素后不同时间甲状腺内碘核素的含量可用下式表示:
R(t)=I·f(e-λ1t-0.78e-λ2t)
式中: R(t)代表在t时刻的甲状腺活度(μCi);I代表核素吸收入血量(μCi);f代表蓄积分数指甲状腺内最初蓄积量占吸收入血量的分数;λ1、λ2代表有效半排出常数和有效半蓄积常数(d-1)。式中各代谢参数见表1。
表1 放射性碘在人甲状腺内代谢参数
参 数 | 单位 | 131I | 132I | 133I | 135I |
蓄积分数f |
| 0.3 | 0.09 | 0.24 | 0.17 |
有效半排出期 | d | 7.6 | 0.096 | 0.87 | 0.28 |
(摘引Ю.А.Классовский,И.Я.Василенко,Н.Ф. Терехов,1970)
裂变核素主要通过粪便和尿较快地排出。在进入体内头2~3天,由粪便排出量约占摄入量的80~90%,由尿排出量约5~15%。粪便中排出的主要是未被吸收的核素(锆、铌及稀土族元素等); 尿中排出的主要是阴离子。尿中放射性排出规律见图1,也可用下式表示:
A(t)=16.3e-0.641t (1)
和 A(t)=4.54e-0.640t (2)
式中A(t)代表食入落下灰后t天尿中放射性排出率(%),t代表食入后天数。式(1)为食入落下灰水溶液,式(2)为食入空中灰,两者排出规律相似。
致伤特点 裂变核素内照射造成的损伤有下列特点。
图1 狗一次食入落下灰后尿中放射性排出的规律
(1) 落下灰水溶液A(t)=16.3e-0.641t
(2) 空中灰A(t)=4.54e-0.640t
(1) 需一定量的裂变核素才能引起内照射损伤。根据马绍尔群岛受落下灰沾染的居民甲状腺损伤的资料,可以看出损伤的发生率与体内沾染量有关(见表2)。沾染最重的朗格拉普岛居民甲状腺异常病变发生率为37.7%,其中受照射当时年龄小于10岁者发生率最高,达89.5%。艾林吉纳埃岛居民甲状腺异常病变发生率为7.1%; 沾染最轻的乌提里克岛居民甲状腺异常病变发生率仅为3.0%。
(2)潜伏期较长。马绍尔群岛居民受落下灰沾染后第9年出现第一例(12岁女孩)由放射性碘所致的甲状腺结节,第11~12年达到最高峰,截至1974年(沾染后20年)仍发现有甲状腺异常病变的新病例。
(3)选择性损伤。裂变核素中放射性碘在早期落下灰中约占10%左右;在体内比较集中地蓄积于甲状腺,因此甲状腺所受照射的剂量最大,内照射损伤首先表现为甲状腺的损害。动物实验结果亦表明,当狗一次食入不同量裂变核素时,引起甲状腺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如腺体细胞退行性变、滤泡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坏死与钙化等)与吸收剂量有关,见图2。图示可见,引起组织学改变的阈剂量变动于103~104rad之间,这可能是个体差异的表现。当剂量大于104rad时,则可见剂量与损伤严重程度间的平行相关。其它器官如造血组织、肝脏等很少受累及,仅在食入量很大时,可出现一过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外周血细胞数下降等。
图2 落下灰、铀混合裂变产物及131I所致狗甲状腺吸收剂量与病变的关系
表2 马绍尔群岛居民受落下灰照射的剂量及甲状腺异常病变率*
组别 | 受照时年 | γ射线 | 放射性碘所 | 甲状腺异常病变发生率 | 结 节 | 恶 性 变 | 受照人数 | 发生数 | % | 受照人数 | 发生数 | % | |||||||||
朗格拉普岛 | 0~10 |
| 1000 | 19 | 17 | 89.5 | 19 | 1 | 5.3 | ||||||||||||
>10 | 175 | 160 | 34 | 3 | 8.8 | 34 | 2 | 5.9 | 全部** |
| 635 | 53 | 20 | 37.7 | 53 | 3 | 5.7 | ||||
艾林吉纳埃岛 | 0~10 |
| 395 | 6 | 0 | 0.0 | — | — | — | ||||||||||||
>10 | 69 | 63 | 8 | 1 | 12.5 | — | — | — | 全部** |
| 274 | 14 | 1 | 7.1 | — | — | — | ||||
乌提里克岛 | 0~10 |
| 55~100 | 40 | 0 | 0.0 | — | — | — | ||||||||||||
>10 | 14 | 14 | 59 | 3 | 5.1 | 59 | 1 | 1.7 | 全部** |
| — | 99 | 3 | 3.0 | 99 | 1 | 1.0 |
*随访观察至1969年 **指受照时所有年龄(摘引“Final Report,Inhalation of Radioiodine from Fallout: Hazardsand Countermeasures”,19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