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神经性毒剂中毒阵地急救的需要,必须做到迅速及时,主要依靠群众性的自救互救,一些国家的军队研制和装备了各种类型的急救针。当前,神经性毒剂中毒
图1 挤压式注射器结构
(引自BarkmanR,1960)
1.安瓿 2.药液 3.隔膜 4.护针管针头 6.通针
图2 高压气式注射器结构
(引自 Sorbo B, 1963)
1.高压气体 2.药液 3.折断痕记 4.安瓿细颈 5.塑料软管 6.过滤纱布 7.针头 8.护针帽
急救针主要形式为自动注射器,包括半自动注射器及全自动注射器。自动注射器的性能,应达到能为一般非医务人员所掌握,操作方便迅速,安全可靠的要求。从发展看,自动注射器有挤压式、高压气式和活塞式三种;它们又可区分为自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类型。
挤压式注射器 挤压式注射器由安瓿、针头、通针和护针管组成 (图1)。安瓿由金属锡或聚乙烯材料制成,针头与药液间有一层隔膜。使用时先取下护针管,用手指压通针的环状端,把隔膜刺破,弃去通针,将针头刺入肌肉深部,用手指挤压安瓿,药液即可注入体内。
此注射器是一种自用注射器,体小、质轻,制作简单,曾用来灌装吗啡或阿托品,用于战场镇痛和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使用时由于各人挤压力量不同,易造成剂量不准,使用成功率不高。
高压气式注射器 这是一种半自动注射器。是在长颈安瓿内封装有药液和2.5大气压的惰性气体,长颈安瓿上用聚乙烯管套接针头及护 针帽(图2)。
使用时取下护针帽,手执针头球部将针头刺入肌肉,再将安瓿长颈在折痕处折断,安瓿内的高压气就可将药液自动注入人体。安瓿内高压气是氦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用自动机在1.5kg/cm2附加高压舱内 封制。
由于药液封装于玻璃安瓿内,有利于药物稳定。使用过程是自动注射药液,剂量较准确,但仍需由使用者自己将针头刺入肌肉,使用不够
图3 一次用注射器结构
(引自Kirsch NC, 1962)
1.活塞 2.药液 3.护针管 4.针头 5.橡胶接头
方便。
活塞式注射器 它是由一般注射器改制成的。早期设计的一次用注射器就是在塑料针管中灌装药液,以活塞封口,针头上另安有护针管(图3)。
使用时取下护针管,将其旋按于活塞上,形成了一支普通注射器,因此它仅仅是灭菌包装的,供一次使用的注射器。在此基础上人们研制了各种不同的活塞式自动注射器,其中美国的笔型自动注射器和瑞典的自动注射器比较成熟。
笔型自动注射器由药管、针头、活塞、弹簧、枪机、闭锁、保险钉以及内、外管组成(图4)。使用时取下保险钉,手执外管用力压向注射部位,内管受压上移,闭锁受外管后孔的压力而缩小。当闭锁小于闭锁孔时,开始击发,枪机受力下行,推动活塞,针头下行。在针头刺入肌肉的同时,药液即可自动注入体内。
瑞典自动注射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管中有安瓿和针头,而上半部是注射机动装置,两部分以螺口旋接,这种机动装置可重复使用(图5)。
图4 笔型自动注射器结构
(引自Barkman R,1960)
1.保险钉 2.外管后孔 3.闭锁 4.闭锁孔 5.外管 6.内管 7.弹簧 8.枪机 9.活塞 10.针头 11.药液 12.药管 13.胶塞 14.前帽
图5 瑞典自动注射器结构
(引自Barkman R,1960)
1.尾槽 2.闭锁 3.闭锁凸起 4.弹簧 5.外管 6.内管 7.保险环 8.活塞 9.药液 10.安瓿 11.针头 12.下管
使用时用接线拉掉环状保险环,手执外管压向注射部位,外管下行时,闭锁处因凸起上端滑入尾槽,闭锁凸起距离拉大,闭锁下滑,弹簧击发。枪机推动活塞,安瓿和针头向下移动,针头刺入肌肉,针头另一端刺入安瓿,药液同时被注入体内。
美国和瑞典的两种自动注射器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迅速可靠。但这类注射器结构复杂,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贵,有待改进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