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最初是从长尾猴的暴发中发现的,它可以引起猴发生全身性疾病,至今在欧洲、美洲共发生过10次猴痘动物流行,主要在来自非洲、亚洲的猴中发生。
1970~1979年间,在中非和西非共报告47例人的猴痘病,死亡8例。(Bull WHO 58(27))这47个病例的分布:扎伊尔38例; 利比里亚4例; 尼日利亚3例; 象牙海岸1例; 塞拉里昂1例。所有病例都发生在热带雨林中道路旁的猎户家。扎伊尔发病数之所以最多,除可能与它的地理环境有关外,另一个原因是在它那里有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监测组。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主要区别是: 在CAM上产生粉红色出血性痘斑而天花病毒的痘斑呈灰白色不出血;CAM上生长的最高温度为39℃而天花病毒为37.5~38.5℃; 猴痘病毒对小鼠和鸡胚的致病力比天花强,见表。
猴痘在40名易感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有4名发生猴痘,继发发病率为7.5%,而天花的继发发病率则在25~40%之间。
一些正痘病毒的比较
特 点 | 病 毒 | ||||
天花 | 猴痘 | 白痘 (灵长类) | 白痘 (啮齿类) | 牛痘苗 | |
分离自 痘斑 | 人 小, 白色 | 猴、人 小, 粉红色 | 猴肾 小,白色 | 啮齿动物肾 小,白色 | 人 大, 白色 |
CAM培养最 高温度℃ | 37.5~ 38.5 | 39 | 38.5 | 38.5 | 41 |
生长情况(兔皮) RKB细胞 Pek细胞 | - - + | + + - | - - + | - - + | + + + |
致病性小鼠 鸡胚 血凝试验 特异性抗原 多肽 | 低 低 低 天花 天花 | 高 高 高 猴痘 猴痘 | 低 低 低 天花 天花 | 低 低 低 天花 天花 | 高 高 高 牛痘苗 牛痘苗 不定 |
宿主范围:人 猴 小鼠 其他 | + + - - | + + + 食蚁 兽、牛 | 不知 + 不知 不知 | 不知 不知 不知 mastomys 鼠 | + + + - |
发生过人的猴痘的地区都是已消灭天花的地区,发病当时已不存在天花,这一情况说明: 猴痘病毒不是天花病毒的前体。
总之,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不是一种病毒,也不是它的前体,在人间传播不太容易,说明天花只是人的病,没有动物宿主,与猴痘无关。
“白痘”病毒最先是在1964年从亚洲长尾猴中分离出来的,后又从扎伊尔的灵长类 (猩猩和sala猴)和啮齿类(mastomys和松鼠类动物)分离出这类病毒,其特性很象天花病毒(见表),但目前还不知道它对人的致病性。它到底是一个实验室污染物呢(都是在做过天花病毒的实验室分离出的)?还是天花病毒的前体呢?尚待进一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