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战剂在施放现场上得以发挥杀伤作用所处的状态叫做战斗状态。有蒸气态、雾态、烟态、微粉态和液滴态五种。雾和烟统称为气溶胶,粒子直径通常在0.1~10μm范围内。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 微粉比烟的粒子要大,容易沉降造成地面染毒并能飞扬造成空气染毒; 液滴态毒剂主要污染地面和物体,人员则通过皮肤吸收中毒。无论是雾、烟、微粉还是液滴态毒剂,都还会蒸发成为蒸气态。所以,毒剂的战斗状态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变化的,通常是几种战斗状态同时存在,以其中之一为主。
毒剂弹爆炸瞬间或用布洒器布洒时造成的毒剂云团,称作为初生毒剂云团,简称初生云; 染毒地面上的毒剂蒸发后产生的蒸气和形成的染毒空气,称作为再生毒剂云团,简称再生云。
毒剂的战斗状态不同,中毒途径就不同,对它的防护措施也随之而不同。毒剂的战斗状态受气候地形地物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大,因而直接影响到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的持久性或是有效毒害浓度的持续时间和毒剂的战斗状态也有密切关系,同样受气候和地形地物等条件的影响。
风: 强风能加速毒剂扩散,无风或微风时毒剂滞留时间较长。
气温: 高气温能使毒剂产生高浓度的蒸气,从而增加低挥发度持久性毒剂的效果; 而低气温能使某些毒剂冻结,从而增加其持久性,同时降低了即刻接触伤害作用。在寒冷季节,穿带污染毒剂的衣服、靴鞋和其它装备进入温暖的建筑物中,也会释放出毒剂蒸气而引起中毒。
雨: 大雨能降低毒剂的效果,但并不能使之完全失效。
地形地物: 毒剂有效毒害浓度在露天空旷地区维持时间较短,而在森林、山谷、凹地掩蔽部、坑道、工事、堑壕和建筑物中维持时间较长。通常作为非持久性毒剂的固体毒剂,如CS,当以粉尘状态大量布洒于地面,造成地面和空气长时间染毒时,持久性就增加。反之,如将通常作为持久性毒剂使用的毒剂完全分散成气雾状态只造成空气染毒,持久性就减少。但目前的VX和芥子气的气雾弹只能使小部分毒剂分散成气雾状态造成空气染毒,而大部分毒剂仍以液滴态使地面长期染毒。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几种重要神经性毒剂和芥子气的杀伤作用的持久性有明显差别,参见下表。
几种重要液态化学战剂的持久性
化学战剂 |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持久性 | ||
晴天,有微风 15℃左右 | 下雨天,有风 10℃左右 | 晴天无风,有积雪 -10℃左右 | |
VX 芥子气 梭曼 塔崩 沙林 | 3~21d 2~7d 2.5~5d 1~4d 1/4~4h | 1~12h 1/2~2h 3~36h 1/2~6h 1/4~1h | 1~16周 2~8周 1~6周 1d~2周 1~2d |
此外,氢氰酸和氯化氰均为极易挥发的液体,光气为气体,所以它们在地面或空气中的持久性甚小,一般只有几分钟,但在寒冷积雪条件下,其持久性均在1~4h内。CS为固体粉末或结晶,经微粒化处理成为CS1,其持久性在常温下为2周。经硅化处理的CS2,其颗粒比CS1更细,可在水面或空气中飘浮,其持久性可达6~7周,甚至更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