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
 
摘要: 人群易感性即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受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对该病的易感者多,则人群易感性高; 反之,人群易感性低。

人群易感性即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受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对该病的易感者多,则人群易感性高; 反之,人群易感性低。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①新生儿的增加。新生儿在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先天性免疫力丧失,对多种传染病都是易感者。因此,一个地区新生儿增加,就是增加了易感者,使该地的人群易感性升高。②易感者的输入。某些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流行区,若移入其他地区人口,因新移入的人缺乏免疫力,可使该地区的人群易感性升高。③长期无传染源输入。在偏僻的山区或海岛,因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长期无某病的传染源输入,因之,也无该病发生,该地区居民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高。如法罗群岛从1781年起多年不发生麻疹,1846年由于传染源输入,76%的人口发病。有感染史者不发病。④免疫人口死亡。老年人一般具有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老年人的死亡,改变了免疫人口与易感人口的比例,相对地使人群易感性提高。⑤有免疫人口免疫力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从病后、隐性感染或人工免疫获得的免疫力都会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再次成为易感人口,使人群易感性升高。此外,病原体的变异也可使人群对新的病原体型普遍易感,从而增加了人群易感性。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①预防接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方法。因此,使用简便有效的疫苗,实施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②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一些免疫力比较巩固的疾病,在流行后由于免疫人口增加,可降低人群易感性。③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可降低人群易感性。

一个地区居民对某利病的人群易感性高,则易发生该病流行。中国在1966年以前,麻疹疫苗尚未普遍应用,麻疹在城市中大约2~3年发生一次周期性流行,就是由于新生儿增加,人群易感性增高造成的。

人群易感性的了解方法: ①询问法。即询问既往发病史、预防接种史等。②皮肤试验法。如用稀释的白喉毒素作锡克试验,阳性者即为感染者。此外,结核病的结核菌素试验、布鲁菌病的皮肤试验、黑热病的皮肤试验等都是测定易感者的方法。③血清学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测定人群中某病的抗体,从而了解人群对该病的易感程度。常应用于乙型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381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