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灭鼠剂主要指抗凝血灭鼠剂而言,为近三十余年防制鼠科,特别家栖鼠类的主要灭鼠剂。此类灭鼠剂需使啮齿动物多次取食累积中毒才可致死,即所谓多剂量技术,因此又称多剂量灭鼠剂。
使用慢性灭鼠剂,多次小剂量较一次大剂量给药毒力大。以杀鼠灵S-异构体为例,褐家鼠一次给药的LD50为14~20mg/kg,而5次给药的LD50仅0.75~1.0mg/kg。采用低浓度毒饵使鼠类反复取食,既符合其摄食行为,可充分发挥药效,也减少其他动物误食中毒机会。此类药物因作用慢,症状轻,不会引起拒食,灭鼠效果好。若使用得当,可将一场所鼠患彻底消灭。
抗凝血灭鼠剂作用于肝脏,阻碍凝血酶原的产生。连续给药3~6d,可破坏正常凝血功能,引起低凝血酶原症。此类药物尚作用于血管壁,使渗透性增加。中毒动物均死于大出血。由于使用浓度低,作用缓慢,二次中毒危险性极小,又有维生素K1作为特效对抗剂,故为目前最安全的一类灭鼠剂。其缺点为毒饵用量大,耗费劳力较多。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见“灭鼠”条),单剂量即可致死,故可用间歇投毒法,如对0.005%大隆毒饵,每点投放10g,每周一次,连续3~4周。一次食够致死量毒饵的鼠,需3 ~5d始死亡,在此之前仍将消耗一定量毒饵。使用间歇投毒法,较之连日投毒,既简便又可避免上述毒饵的浪费。但此法仅适用于农田防制野鼠,对家栖鼠的防制效果不及连日投毒的饱和投饵法。
抗凝血灭鼠剂为防制家栖鼠的主要灭鼠药物。在第一代抗凝血剂中,对褐家鼠效果最好者为杀鼠灵与萘满香豆素,其下依次为比猫灵、鼠完、敌鼠与氯敌鼠。对屋顶鼠与黄胸鼠,效果最好者为敌鼠,使用浓度为0.0125%,0.025%杀鼠灵或萘满香豆素效果均不如敌鼠。其他抗凝血剂对屋顶鼠效果,顺序为比猫灵、杀鼠酮与氯敌鼠。
抗凝血灭鼠剂用于野鼠防制的工作进展较慢,主要原因有三: ①对野鼠毒力低,可能与野鼠食物中维生素K含量高有关; ②大面积使用不经济; ③野外较难保持毒饵新鲜。但也有防制野鼠成功的例子,如台湾省用杀鼠灵防制甘蔗田的板齿鼠、台湾小家鼠与黄毛鼠; 爪哇用杀鼠灵防制稻田的短尾屋顶鼠; 美国用敌鼠防制拉布拉多白足鼠与河狸鼠, 法国用氯敌鼠防制普通田鼠、水䶄与麝鼠; 我国内蒙、四川和广东等地用敌鼠钠盐防制长爪沙鼠、黑线姬鼠与黄毛鼠等。近年尚有用大隆防制板齿鼠的报告。
抗凝血灭鼠剂使用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投毒期须有足够毒饵供鼠类取食,通常每点投放毒饵50~400g,每周检查补充一次。鼠密度高的场所,第一周应检查补充2~3次。毒饵全部食尽的点,加倍补放。若有四分之一以上投饵点被食尽,说明投饵点太少,需增加投饵点。一般投毒3~10d即可达防制目的,10~15d可以完全控制鼠患。②毒饵中灭鼠剂含量应适当。提高抗凝血剂浓度,并不能提高灭鼠效果,只会增加对非靶动物的危害。
慢性灭鼠剂除抗凝血灭鼠剂外,尚有维生素D类灭鼠剂。抗凝血灭鼠剂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香豆素衍生物与茚满二酮衍生物两大类。现将主要慢性灭鼠剂(见表)分述于下。
香豆素类灭鼠剂 此类灭鼠剂的发现可追溯至1920年加拿大关于牛因食败坏甜苜蓿发生严重出血病的报告。1934年,Link从该草中分离出双香豆素(dicoumarin),证明为致病原因,并阐明其抗凝血作用机制。当时曾建议可作为灭鼠剂,但因急性毒力小未被采用。1948年,O′Connor首次采用多剂量技术,将双香豆素成功地用于灭鼠。1950年,Crabtree用毒力大50倍的42号化合物取代双香豆素获得更好效果。后由美国威士康辛州立大学校友研究基金(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推广,并以该机构的缩写命名为 “Warfarin”,我国则称为杀鼠灵。杀鼠灵为近30余年来最主要的灭鼠剂。各国以杀鼠灵为原型,曾合成多种衍生物,但除最近发展的第二代抗凝血剂外,多数样品效果均未超过原型。目前各国使用的香豆素类灭鼠剂主要有下列几种。
慢性灭鼠剂
灭鼠剂 | 化学名称 | 其他名称 |
杀鼠灵 | 4-hydroxy-3-(3-oxo-1- phenylbutyl)coumarin | Warfarin,Sorexa, Siresol(Na-salt), Rodine,Actosin- Schering,Contrax- fit,Delicia-Ratron, Zoocoumarin,Duma- toks,Kumaran(Na- salt),Neratox, Prolin,Raze |
比猫灵 | 4-hydroxy-3-〔3-oxo- 1-(4-chlorophenyl)-but- yl〕coumarin | Coumachlor,Toma- rin |
克灭鼠 | 4-hydroxy-3-〔3-oxo-1- (2-furyl)-butyl〕couma- rin | Fumarin,Cuma- furyl,Fumasol |
萘满香 豆素 马其 | 4-hydroxy-3-(1-tetral- yl)-coumarin 3-(4-hydroxy-3-couma- rinyl)-3-phenyl-1-(4- bromo-p-biphenylyl) propanol | Cumatetralyl,Ra- cumin LM 637,Maki, Bromadiolone |
鼠得克 | 3-(3-p-biphenyl-1,2,3, 4-tetrahydronaphth-1-yl) -4-hydroxycoumarin | Neosorexa,Ratak, Defenacoum |
大隆 | 3-(3-(4-bromo-biphen- 4-yl)-1,2,3,4,-tetrahy- dronaphth-1-yl)-4-hydr- oxycoumarin | WBA 8119, PP 581, ICI581, Talon, Prodifacoum |
鼠完 | 2-pivalyl-1,3-indan- dione | Pivalyl, Pindone, Pivalyn(Na-salt), Pival |
杀鼠酮 | 2-isovaleryl-1,3-indan- dione | PMP,Valone |
敌鼠 | 2-diphenylacetyl-1,3 -indandione | Diphacinone, Diphacin |
氯敌鼠 | 2-(1-p-chlorophenyl)- 1-phenylacetyl-1,3-inda- ndione | Chloradion,Drat, Chlorophacinone |
维生素 D2与D3 | 9,10-secoergosta-5,7, 10(19),22-tetraen-3β-ol 9,10-secocholesta-5,7, 10(19)-trien-3β-ol | Ergocaleiferol, Vitamin D2 Cholecalciferol, Vitamin D3 |
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性能
灭鼠剂 | 对褐家鼠的LD50 (mg/kg) | 毒饵浓度 (%) | 剂型 | 褐家* 鼠的 抗药 指数 | |||
急性 | 慢性 (5次给药) | 毒 饵 | 毒 水 | 毒 粉 | |||
杀鼠灵 S-异构体 | 14~20 | 0.75~1.0 | 0.005~0.05 | √ | √ | √ | 7166 |
克灭鼠 比猫灵 萘满香 豆素 | 400 900~1,200 16.5~20 | 0.3~1.4 0.3~1.0 1.0 | 0.025~0.5 0.01~0.03 0.03 | √ √ √ | … √ √ | √ √ … | … … 14 |
鼠得克 马其 大隆 鼠完 杀鼠酮 | 1.8 1.4~2.0 0.25~0.4 75~336 … | 0.18 0.54 0.06~0.14 2.0 … | 0.005 0.005 0.002 0.025 0.025 | √ √ √ √ √ | √ … … … √ | √ … … … √ | 2 3~5 1.2 … … |
敌鼠 氯敌鼠 | 3.0 20.5 | 0.4~0.6 0.6 | 0.005~0.01 0.005 | √ √ | √ √ | … … | 7100 7100 |
*抗药指数=抗药鼠种的LD50/敏感鼠种的LD50。
杀鼠灵 化学名称为4-羟基-3-(3-氧代-1-苯基丁基)香豆素。目前已有97个国家推广使用,效果良好。如美国自1950年采用后,鼠害损失减少75%。杀鼠灵为多剂量灭鼠剂原型,为同类灭鼠剂中累积毒力最大者。其有两种异构体,S-异构体毒力较R-异构体大7~10倍。毒饵使用浓度为0.005~0.05%,毒粉为0.5~1.0%。毒水可用0.005~0.05%杀鼠灵钠盐。与0.1%维生素D:混合使用,可杀灭抗药性鼠种。
比猫灵 化学名称为4-羟基-3-[3-氧代-1-(4-氯苯)丁基]香豆素。毒饵适口性差,欧洲多用其粉剂。
克灭鼠 化学名称为4-羟基-3-[3-氧代-1-(2-呋喃)-丁基] 香豆素。毒饵效力较杀鼠灵差。美国与德国主要用其毒水。
萘满香豆素 化学名称为4-羟基-3-(1-萘满)香豆素。毒力与鼠类接受性均优于杀鼠灵。褐家鼠可接受0.03~0.1%毒饵。高浓度毒饵对抗药性鼠种有效。适于防制小家鼠。可用为杀鼠灵替换药物。本品无水溶性盐类。马其 为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化学名称为3-(4-羟基-3-香豆素)-3-苯基-1-(4-溴联苯)丙醇。慢性毒力较杀鼠灵大2倍,急性毒力大10倍。单剂量也有效。高浓度(0.05%)可杀灭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抗药性的鼠类。
鼠得克 为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化学名称为3-(3-联苯-1,2,3,4-四氢萘)-4-羟基香豆素。慢性毒力较杀鼠灵大4~6倍,急性毒力大10倍。可有效防制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抗药性的鼠类。该灭鼠剂具防霉作用,适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防制家栖鼠类。野鼠对之有较大耐受性。大仓鼠的急性LD50高达112.4mg/kg,慢性LD50为7.14mg/kg。
大隆 化学名称为3-(3-对溴联苯-1,2,3,4-四氢萘)-4-羟基香豆素。为目前毒力最强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慢性毒力较杀鼠灵大7~12倍,急性毒力大50倍。可有效防制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抗药性的鼠类。对所有鼠种,包括野鼠,毒力极强,急性LD50不超过0.1mg/kg。单剂量对大多数鼠种有效,兼有慢性与急性灭鼠剂的优点。鸡、狗对之很敏感,使用须注意安全。
茚满二酮类灭鼠剂 1944年,Kabat等发现酰基茚满二酮(2-acyl-indandione)类化合物亦具有与香豆素衍生物相似的抗凝血作用。1954年Crabtree首次用于灭鼠。此类化合物急性毒力以及对屋顶鼠毒力均较第一代的香豆素类灭鼠剂大,且有抑制霉菌与杀虫作用,适于南方热带地区使用。目前各国使用的此类灭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鼠完 化学名称为2-三甲基乙酰-1,3-茚满二酮。鼠类接受性好。有防霉杀虫作用。适于热带、亚热带使用。有水溶性钠盐。
杀鼠酮 化学名称为2-异戊酰基-1,3-茚满二酮。鼠类接受性差。欧洲常用2.18%毒粉。其钙盐也用于配制毒饵,使用浓度为0.055%。
敌鼠 化学名称为2-二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对鼠类与猫狗毒力较杀鼠灵大。适于南方防制黄胸鼠。用0.1~0.3%敌鼠作急性毒饵防制野鼠,如黄毛鼠与长爪沙鼠,效果亦较好。但不安全,易发生中毒事故。我国生产者为其钠盐。
氯敌鼠 化学名称为2-(1-对氯苯基)-1-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为油溶性。急性毒力较杀鼠灵大。适于防制野鼠与小家鼠,亦可制成石蜡块状毒饵防制城市下水道内的褐家鼠。
维生素D2和D3 即麦角骨化醇与胆甾骨化醇。作用缓慢,有累积毒性,服后一般需2~3d始有症状。中毒鼠类死于肾钙化所致的功能不全。鼠类接受性好,不需用前饵,与杀鼠灵合用可防制抗药性鼠种,无二次中毒危险,但价格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