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卤素消毒剂

卤素消毒剂
 
摘要: 卤素消毒剂是指用作杀菌的卤素及其化合物。卤素的化学性能以氧化作用为主,其中的氟虽然最为活泼,但因对人毒性大,对物品腐蚀性强,故很少用于消毒。活性溴化物单独使用,大多亦有较强的毒性与刺激性,但某些溴化物可与含氯消毒剂混用以加强杀菌效果。氯与碘以及其化合物,由于性能适宜,已成为使用广泛的消毒剂。

卤素消毒剂是指用作杀菌的卤素及其化合物。卤素的化学性能以氧化作用为主,其中的氟虽然最为活泼,但因对人毒性大,对物品腐蚀性强,故很少用于消毒。活性溴化物单独使用,大多亦有较强的毒性与刺激性,但某些溴化物可与含氯消毒剂混用以加强杀菌效果。氯与碘以及其化合物,由于性能适宜,已成为使用广泛的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皆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强烈氯臭。对金属与织物有腐蚀性,能使物品漂白,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可杀灭各种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以及病毒、真菌等。其杀菌作用多认为主要是药物经水解后产生次氯酸(HOCl)。次氯酸的分子小,不带电,可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与细胞浆中的蛋白质、酶及核酸发生氧化作用而使其死亡。

Ca(OCl)2+2H2O→Ca(OH)2+2HOCl

R-NH-R+HOCl→R-NCl-R+H2O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大小决定于其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系指与某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有效氯含量即为此相当的氯的量与该消毒剂量的比值。如次氯酸钙含有效氯82%,即表明100g该药的氧化能力相当于82g氯的氧化能力。有效氯含量常用碘量法测定,即以含氯消毒剂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作用,待I2游离,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游离碘量以推算其有效氯含量。

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愈多,作用时温度愈高,杀菌作用愈强。其浓度系数为0.5~1.5,温度系数为2~5。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如20%血清约可使杀菌作用减弱50%。pH增高,次氯酸大量解离,亦不利杀菌作用。pH6~10时杀菌能力可相差50倍。在漂白粉或氯胺溶液中加等量或半量的氯化铵、硫酸铵或硝酸铵等酸性盐,可增强杀菌作用几十倍,此种溶液称为该消毒剂的活性溶液。在次氯酸盐中加少量碘或溴也可加强杀菌作用。溴化钾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溴化钠对次氯酸钠皆具协同杀菌作用。

有效氯对各种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微生物

有效氯
浓度
(mg/L)

pH

温度
(℃)

作用时间
(min)

杀灭率
(%)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结核杆菌
炭疽杆菌芽胞
肉毒毒素(甲型)
腺病毒(3型)
科萨奇病毒(A2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Ⅰ型)

0.8
0.05
0.1~0.3
50.8
2.4
0.5
0.2
1.0
0.2~0.3

7.2
7.0
8.5
8.4
7.2
7.0
8.9
7.0
7.0

25
20~25
20~25
50~60
22
25
25
27~29
25~28

0.5
3.0
1.0
0.5
120.0
0.5
0.67~0.83
3.0
3.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9.8
99.6
99.9

传染性肝炎病毒

3.25

6.7

室温

30.0

12个志愿
者全被保护

黑曲霉
溶组织阿米巴包囊

100.0
0.08~0.12

9.0
7.0

20
25

30~60
150

100.0
99~100.0

含氯消毒剂种类甚多,可分无机与有机两大类。常用无机含氯消毒剂为漂白粉、三合二 [3Ca(OCl)2·2Ca-(OH)2·2H2O]和次氯酸钙。目前我国使用最多为漂白粉。漂白粉系将氯气通入石灰制成,又称氯化石灰,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因其含氯化钙等杂质较多,易潮解,不稳定。热、日光、二氧化碳、水、酸及金属离子均可加速其分解,须放密闭容器内置阴凉处保存。

漂白粉使用时,多配成水溶液。漂白粉与水相混后,仅部分溶解,其混悬液呈白色,称漂白粉乳液; 待固体部分沉淀后,其上清液无色透明,称漂白粉澄清液。水、粪便、地面的消毒使用乳液即可,物品表面消毒使用澄清液较好。消毒所需药物浓度应随有效氯实际含量调整。文献上所述漂白粉使用浓度多以原药含25%有效氯为准。食具消毒一般可用0.01~0.1%澄清液浸泡30~60min。其他物品表面,杀灭细菌繁殖体,须用0.5~3.0%澄清液;杀灭细菌芽胞,浓度需增至2.5~20%。消毒浓稠的粪便,加2倍量的10~20%乳液;消毒稀粪,每升直接加入100~200g干漂白粉,搅匀,作用2~6h即可。对空气的消毒可参见“气体消毒剂”条。

氯气溶于水中亦可形成次氯酸,同样有较好杀菌作用。因其须冷压为液体贮于钢瓶中备用,诸多不便,故仅用于对水的大量消毒处理(见“生活饮用水消毒”条与“污水消毒”条。

将氯气通入亚氯酸钠可制成二氧化氯(ClO2),纯品含有效氯263%。用二氧化氯消毒饮水,不仅杀菌力强,且可除臭去味,并无残留毒性。pH愈高杀菌效果愈好。因其沸点低(11℃),易爆炸,不便运输和贮存,须现产现用。

有机含氯消毒剂较无机含氯消毒剂稳定,但因有效氯释放慢,故杀菌作用较迟缓。其种类甚多(见表),我国常用有氯胺-T和二氯异氰尿酸钠。

氯胺-T又称甲苯磺酰氯胺钠盐,含有效氯24~26%,可溶于水,25℃时溶解度为12%。性稳定,密闭保存一年有效氯降低不到0.1%。其刺激性较漂白粉小,对物品损害也较轻。用法同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又称优氯净,含有效氯60~64.5%。易溶于水,25℃时溶解度为25%。其固体极稳定,但水溶液易分解。1%溶液置于20℃下一周,有效氯可丧失20%。其杀菌作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小,用法同漂白粉,但药液浓度可减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之有增效作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中以溴取代部分氯原子,如氯溴三聚异氰尿酸或氯溴二甲基乙内酰脲,杀菌作用不降低,但刺激性较小。

碘与碘伏 碘溶于醇,微溶于水,对微生物的杀灭主要是游离碘对蛋白质或酶的碘化作用。碘化钾可助溶,但能使游离碘减少而I3离子增多,I3比I2的杀菌作用弱,故加碘化钾不宜过量。碘杀灭微生物所需的最低浓度和时间,对一般细菌繁殖体为50ppm,作用10min; 对芽胞为300ppm,作用5min,或1000ppm,2min;对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为125~375ppm作用1min; 对皮肤真菌为12~100ppm作用15min; 对结核杆菌为100ppm作用30min,或200ppm,15min。在酸性溶液中游离碘增多,杀菌作用可加强。温度降低或有有机物存在时,杀菌作用可减弱。实际使用时,对皮肤用2%溶液消毒1min;对粘膜可用0.05~0.1%溶液冲洗;对体温计消毒可用2%碘酊或碘液浸泡1~5min; 对一般物品用0.1~2%溶液擦抹或浸泡1~10min。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饮水消毒,当游离碘为8mg/L,作用10~30min即可。口服0.1g碘可有不适。碘涂于皮肤粘膜有烧灼感,久之可形成 “碘烧伤”,故消毒后应及时用酒精擦去。碘液不宜与红汞同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碘对物品的损害较氯轻微,但可着色。常用的碘制剂有: ①碘酊: 为碘2g和碘化钾1.5g溶于蒸馏水48ml中,加95%酒精和异丙醇至100ml而成。②卢戈氏溶液: 为含5%碘及10%碘化钾的水溶液。

主要含氯消毒剂

碘伏为碘与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吡咯酮,作为助溶剂或载体)的不定型结合物。它较碘易溶于水,杀菌力强,刺激小,气味弱、毒性低、稳定性强、腐蚀性小,着色轻,且有去污作用,但价格较贵。目前国外有多种商品,如:Betadine (Povidone-iodine,PVPI)、Wescodyne、G.SI (Germa San Iodine)、Ioclide、Ioprep、Surgidine、Detergadyne、Staph-Go、Virac(undecaylium chlor-ide-iodide)、Weladol、Iosan、Iodac、Kleenodyne等。此类药物除用于外科术前皮肤消毒外,亦可用于对器物与环境的消毒。消毒时,使用药液的浓度含有效碘25~150mg/L,作用1~10min。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62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