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类属蚤目,体形侧扁,无翅,长约1~3mm,深褐色或黄棕色(见图)。蚤类的侵袭和吸血可于人、畜间直接引起骚扰、皮炎、贫血(家畜)或潜蚤病,重者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它们尚可传播腺鼠疫、鼠型斑疹伤寒、粘液瘤病,以及某些绦虫病等。故蚤类防制为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蚤类防制对象主要为鼠疫媒介与侵袭吸血的种类。前者迄今世界已知自然带菌的有200余种和亚种,包括广布世界的印鼠客蚤、具带病蚤、巴西客蚤、亚洲客蚤、骚扰客蚤、人蚤、不等单蚤以及缓慢细蚤等。其他野生啮齿动物(和兔形目) 的带菌蚤则视国家与地区而不同。至于吸血骚扰的蚤类,通常有自由寄生的人蚤、猫栉首蚤、犬栉首蚤,半固定寄生的禽角头蚤、蠕形蚤、长喙蚤、以及固定寄生的穿皮潜蚤等。
从四十年代起,有机氯杀虫剂如滴滴涕、六六六等即已于控制人间腺鼠疫、鼠间鼠疫与鼠型斑疹伤寒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化学灭蚤在预防蚤媒病中有重要地位。随上述杀虫剂的长期与大量使用,蚤类对之产生一定抗药性,于是便转向使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杀虫药物可污染环境和威胁生物安全,综合防制无疑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灭蚤多于其繁殖季节与鼠疫流行季节之前进行。一旦鼠疫爆发,还须随行灭蚤。灭家鼠应尽可能结合进行室内灭蚤,以去除鼠死后被迫游离的蚤类。灭蚤场所视蚤种及其宿主而异,亦随灭蚤性质而各有重点。预防性灭蚤,主要于蚤类繁殖与栖息场所进行,如鼠洞、鼠巢以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屋角地面、炕面、床下等处和畜舍垫料中。若鼠疫爆发,紧急处理时,主要消灭地面游离蚤,同时也应注意滋生地灭蚤,并根据情况处理衣服、被褥等。
蚤类综合防制措施可包括环境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以及法规防制等。
环境防制 为灭蚤的根本措施,若持之以恒,可获高效,应放于首要地位。环境防制主要包括消除蚤类滋生条件,控制宿主动物,改造自然环境,轮换冬牧场所等,借破坏其滋生与寄生条件,以达预防目的。
消除蚤类孳生条件,着重于保持清洁和卫生。如经常清扫床炕、草席与房舍地面浮土,定期洗涤被褥或更换畜圈垫料,填抹泥坑墙缝,加强室内日晒通风,保持干燥等等。
在控制宿主动物方面,我国城乡一般饲养猫犬较少,问题远不如国外复杂。但近年居民点城市化与耕作制度单纯化,使居民点家鼠种群日益增长,为此必须加强建筑物防鼠,合理处理垃圾,断绝鼠粮,开展药物毒鼠等一系列防鼠,灭鼠措施。
改造自然环境,使野鼠及其寄生蚤类不宜生存,可使大面积疫源地健康化。我国吉林省部分县市曾用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土造田等措施,在清除黄鼠方面获得成绩。由于自然生态系统为一复杂问题,如黄土高原伐林造田或草原改地均有不少教训,因此进行自然环境改造应有科学依据,谨慎从事。
我国西北地区寒季,羊、牛、马等于“冬窝子”牧场常被大量蠕形蚤与长喙蚤类寄生,引起贫血以至死亡。当地蚤类成虫出现于晚秋至早春,其幼虫与蛹期则发生于暖季表土层。家畜年复一年于同地越冬放牧,可使蚤类完成发育过程,不断繁殖。为此,冬牧场所应划区轮换,以切断其生活史,避免寄生。
化学防制 使用杀虫剂尽管存在抗药性等问题,但仍不失为防制蚤类的重要措施。问题在于合理使用,系统管理与研究发展。
房舍周围用药,可针对蚤类孳生和游离活动场所,进行重点处理,如地面、墙脚、炕床、家俱、畜舍垫料、屋角浮土、鼠类行道等处。通常用5~10%滴滴涕(15~30g/m2)、0.5~1%六六六 (15~30g/m2)、2%杀螟松 (16g/m2)、2%倍硫磷 (30g/m2)、5%马拉硫磷(30g/m2)、3~5%西维因(5~10g/m2)等粉剂,有效期可达1至几个月。如地面经常有人走动粉剂易于沾失,可改喷液剂,如5%滴滴涕、0.5%六六六、0.5~1%地亚农、0.5%马拉硫磷、1%皮蝇磷等,喷洒量为100~200ml/m2。
鼠洞灭蚤,常于居民点进行,也可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时,用于野鼠处理。一般多用粉剂,经长嘴喷粉器深喷洞道,借鼠类进出沾带药粉毒杀鼠体与巢内蚤类。处理室内家鼠洞时,可喷洒5~10%滴滴涕、0.5~1%六六六、2%倍硫磷或5%马拉硫磷等,每洞用药20~30g。沿墙鼠道也应同时处理,宽度0.5m,喷药量15~30g/m2。按此处理,可消灭蚤类或控制鼠巢、鼠体与游离蚤指数达1~3个季度之久,用滴滴涕处理甚至可达一年半左右。粉剂处理不仅可杀蚤,而且通过鼠类舐毛习性,尚可杀灭小家鼠。
野外鼠洞灭蚤常用于草原上的黄鼠、田鼠、鼠兔,荒漠半荒漠上的沙鼠、跳鼠,高山草甸上的旱獭等鼠疫贮存宿主。室内鼠洞灭蚤方法和原则一般也适用于野外鼠洞灭蚤。由于鼠种和蚤种不同,鼠洞结构、大小、深度各异,蚤种对药物的易感性亦不一样,因此使用药物种类及其剂量,需经试验才可确定。对黄鼠蚤类,过去多用10%滴滴涕、1%六六六、2%狄氏剂、2.5%艾氏剂、3~5%马拉硫磷、1~2%地亚农、3~5%西维因等粉剂处理,每洞用量30g可获良效。旱獭体大洞深,用2%西维因粉剂,每洞应增至85~95g。
上述害兽多分布于人烟稀少的广大地域,大面积灭蚤常发生劳动力、药物供应、兼灭益兽等问题,从而促使人们研究新的方法。已进行相当规模试验的野外鼠洞灭蚤新方法主要有: ①向鼠洞内投放缓释杀虫剂: 将塑料、树皮、玉米芯或甘蔗渣等颗粒或碎屑作为敌敌畏、二嗪农或马拉硫磷等药物的载体,借以释放药物,节约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含18.6%敌敌畏的塑料颗粒剂使用较安全,并可延长有效时间。该法在美国曾用于獭洞灭蚤,每洞28g,处理后16h至14d,蚤指数下降,效果明显。②散布染药布条: 利用大型农具,在野外地面撒布浸有杀虫剂的布条,由鼠类拖入洞巢以达灭蚤目的。用浸有5%西维因水悬液布条,毒杀达乌尔黄鼠的蚤类,残效期可达10月之久; 用浸有7%滴滴涕液布条,毒杀长尾黄鼠与达乌尔鼠兔的蚤类,残效可达2年。③放置灭蚤灭鼠毒饵箱: 发生鼠疫流行时,常强调先灭蚤后灭鼠的安全原则,但从节约人力来说,最好二者结合。于植被茂密、鼠洞难找情况下,亦可采用本法。其法用金属或木制两端开口长方箱,大小视鼠种而定,中部置鼠类嗜食毒饵,两侧顶板悬以盛有杀虫剂纱布袋。当鼠潜入箱内取食时,触沾药粉,带回巢内,从而毒杀其体上与巢内蚤类。上法于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于室内灭蚤。
对猪、兔、犬、猫等畜体灭蚤,须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此对有舐毛习性幼畜尤为重要。一般可用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双硫磷或5%马拉硫磷等粉剂。以纱布包粉,逆毛擦入,着重颈、胸、腹部,用药量10~30g。也可用0.25%马拉硫磷乳液,或0.5% 敌百虫水溶液进行药浴。将浸有杀虫剂的树酯、塑料制成颈枷,由犬、猫穿戴可达长期灭蚤之效。早期使用敌敌畏,常引起皮炎,近年改用16%西维因或10%残杀威浸染,有效期可达一至数月。
衣被灭蚤,可喷撒5~10%滴滴涕粉剂,用药量为每件衣服5~10g,每条被或褥30g。喷药后紧包一定时间,除粉后即可应用。对染蚤被褥、皮衣,亦可用0.1%敌敌畏液剂喷洒,用药量50ml/m2,喷后折叠包裹半小时即可。
于鼠疫自然疫源地或疫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防蚤叮咬。全身须着防疫服、防蚤袜与防蚤帽,若无上述防护服装,应穿长袖上衣与长裤,裤脚、袖口扎紧,颈部围以毛巾,上衣塞入裤腰并用皮带扎紧。外裸皮肤可涂擦各种驱避剂。防护服装最好事先亦浸以驱避剂。
生物防制 近年对害虫的生物防制迅速发展,蚤类方面也有报道,特别是白僵菌、虫杆菌以及苏芸金杆菌和其毒素的使用,但尚处探索阶段。遗传防治,尚仅限于试用噻替哌(thiotepa)水溶液浸泡印鼠客蚤进行化学绝育处理,距应用尚远。
法规防治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掌握国际疫情,制定检疫法规,如国际交通、贸易检疫条例等,以严格控制蚤类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