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流行病学分析是一个地段、一个地区、一个市、甚至一个省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分析。它是卫生防疫站经常的工作之一。
这种分析可以根据疫情的发展和防疫措施的情况按月、按季、按年度进行;当一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伤寒在地区发生爆发或较大的流行时,应作按日或按周的该病的地区流行病学分析。
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该地区具体条件下的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规律,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为制定地区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最终达到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本材料是该地区的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资料。这些材料的来源是地区的传染病法定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所作的传染病报告资料(用卡片或口头、电话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医院或单位保健科(室)的传染病登记的病例统计。
防疫站接到报告后必须对报告的病例作发病日期、确诊和转归的核实工作。否则,得出的该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不能反映客观的真实情况,那么即使作再详细的分析,其结果也是不可靠的,须知在实际工作中传染病的漏报和误报是常常发生的。
地区流行病学分析不单要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而且要尽可能确定在该地区条件下各种传染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因此,必须对疫源地进行逐个调查,或作有足够数量的典型调查,以确定各个疫源地的传染源、传播因素和消灭疫源地措施的评价等。收集了这些资料经过统计方法处理,就有可能揭示某一传染病在该地区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作疫源地调查使用调查表,但是现在尚没有统一规格的调查表,可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本地区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制定自己的调查表,经过使用后的经验对调查项目作补充和修改以臻完善。
传染病的流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人群中发生的,为了对地区传染病的流行作出合理的分析,还应收集地区内有关的社会和自然的各种资料; ①人口资料: 人口总数,按年龄组和性别的人口数(如可能还需按职业、按民族的人口数),各村或各街道人口数,入托幼机构儿童总数等,这些资料对统计各类人口的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是必需的。②经济生活资料: 居民职业,生产种类,主要作物和耕作方法,居民生活水平,交通状况等。③卫生医疗情况: 给水情况,粪便、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蚊蝇孳生情况,居住面积和房屋卫生。医疗机构的数目、分布,医务人员的数量、质量及对传染病的认识等,以及关于传染病的医疗照顾(如收容传染病的医院数、床位数等)。④居民的生活习惯特点: 特殊饮食习惯,风俗,与生产有关的一些生产生活特点,例如与疫水接触、与有动物病的啮齿类动物接触的机会等。⑤地势气候和动物传染源,可携带病原体的节肢动物的生物学资料 (这些资料对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虫媒传染病很重要):该地区的地势、水流、土壤,有关的啮齿动物的种类和密度,季节性消长曲线,积水和沼泽地的分布,该地区的气温、气湿和雨量等。⑥其他: 如托幼机构数目,中小学数目,大专院校数目,大型集体宿舍数,防疫工作业务的统计资料(如各种预防接种时间、人数、效果,消毒工作统计等),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资料。
当然,对整个地区的流行病学分析要收集上述各种资料;但是对某一传染病分析时,则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而选择使用,如地区的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则不需动物传染源和媒介的资料,相反地,对鼠疫或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则不应缺少这方面的资料。
对一个地区的流行病学分析究竟要分析哪些项目,下列题纲可供参考。
(1) 要统计和分析当地各种传染病数在全部传染病发病总例数中所占的比重,目的是找出本地区防治工作的重点疾病。然而有时有些传染病病例虽然发生很少,但是也该列为重点,如霍乱带入引起发病,鼠疫地区出现人的鼠疫病例都应列为当时的重点。
(2) 统计和分析若干年来某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变动情况,目的是查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各年度升高或下降的原因,从而为今后对该病提供合理的预防措施。
(3) 历年来某病发病数在不同月份的变动,即发病的季节性升高的统计分析。统计季节性升高时可用全年各月份发病的绝对数或各月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百分比,如以此数列作成季节分布曲线图则使人更易获得全年季节性发病动态的印象。并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作出某病在该地区的季节性升高的特点和原因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季节性发病的高峰从而达到大大降低该病的年发病数。
(4) 研究某病的发病不同地区分布。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用标记地图,或用各地段或地区的发病率表示,特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分布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标记地图上所指示的发病趋势或不同地区发病率高低差别,可对比其自然、地理或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特点,以分析不同地区发病高低的可能原因,并以科学实验方法加以证实。这样就有可能提出有效地降低地区发病率的措施。
(5) 统计分析发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并找出不同分布的合理解释。
(6)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析。用一定数量的疫源地的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统计该病在该地区的可能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作进一步的调查、实验加以证明,用以指导对该病的防疫实践。
(7) 病死率分析。作不同传染病的病死率分析以了解各种传染病对居民健康危害的程度和医疗救助质量的水平。
(8) 防疫措施分析。评价防疫措施的质量,包括预防接种是否按要求普遍进行,时间是否安排合适,剂量是否足够,效果如何等;病人是否得到早期、全部的合理隔离;疫情报告的全、快、准的程度; 消毒杀虫的效果等。
总之,地区流行病学分析应从实际材料出发,深入了解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发现控制发病率以至消灭某种传染病的一切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而且地区流行病学分析在任何时候都应围绕以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进行,避免脱离当前防疫实践的为分析而分析。
最后应做出全年(或某段时间)的传染病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提出危害当地居民健康较大的重点传染病,过去防疫工作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工作的建议等,作为今后的防疫工作计划或当前防疫工作的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