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芥子气眼损伤

芥子气眼损伤
 
摘要: 芥子气是一类糜烂性毒剂,低浓度芥子气蒸气即可使眼中毒,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变。中毒严重时,可发生内眼病变。一般化学眼烧伤的治疗原则对芥子气眼损伤也有用。

芥子气是一类糜烂性毒剂,低浓度芥子气蒸气即可使眼中毒,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变。中毒严重时,可发生内眼病变。一般化学眼烧伤的治疗原则对芥子气眼损伤也有用。芥子气眼中毒伤员常因自觉症状重而顾虑失明,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防毒面具可有效地预防眼中毒。

眼对芥子气很敏感,在同样染毒条件下,眼比呼吸道或皮肤更易受伤害。在刚能嗅出的芥子气蒸气浓度中(0.0007mg/L)暴露1~2h即可引起结膜炎,而此时对呼吸道或皮肤尚无明显作用。据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芥子气中毒伤员中眼中毒者占86%。

病理 眼芥子气损伤以蒸气中毒多见,潜伏期短,主要损害眼球暴露面,不易伤及眼球内部。轻度损伤仅限于结合膜炎。中度损伤常伴有角膜表层上皮细胞脱落,可用荧光素查见。常因角膜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造成暂时的角膜混浊,合并结合膜炎、眼睑炎或睑板腺炎。脓性分泌可使上下眼睑粘连。眼周软组织严重水肿可使眼睑活动困难。如无继发感染约一周后缓解,完全恢复约需时一月。角膜瘢痕少见。预后多良好。液滴中毒多为重度损伤,芥子气混入泪液沿结合膜囊扩散至眼球四周,伤及角膜、结合膜及其深部组织。由浆液性炎症发展为脓性出血性炎症。由于球结合膜严重水肿,沿角膜缘形成一环状隆起使中央的角膜呈相对凹陷,似“火山口”状。角膜明显混浊,因上皮坏死脱落致角膜表面粗糙,出现许多小凹窝,似橘皮状。炎性渗出物可浸润到角膜全层及结合膜甚至巩膜。结合膜囊有大量脓液,因眼皮水肿、眼眶肌痉挛及眼睑粘连致脓液不易排出。有时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甚至全眼球炎。炎症发展可使角膜形成深溃疡、角膜穿孔和前房积脓。这些情况预后大多不良。病程可延续数月,炎症方逐渐消退。常见的后遗损伤为角膜瘢痕、球结膜粘连、泪管狭窄和瘢痕挛缩等畸形。

临床症状 眼中毒一般由蒸气或雾状芥子气所引起,只少数由液滴状芥子气直接溅入眼内所致。芥子气眼损伤病例中轻度占75%,中度占15%,重度占10%,有严重角膜损伤者仅占0.1%。

轻度损伤经4~12h潜伏期后,出现眼针刺、烧灼和异物感,眼疼痛、轻度流泪、畏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眼睑痉挛。2~3天后症状减轻,1~2周后症状消失; 中度损伤经3~6h的潜伏期后,出现眼内异物感、烧灼感及剧烈疼痛、大量流泪、结合膜充血、眼睑高度水肿,眼睑痉挛,角膜表层呈雾状水肿混浊,视觉模糊。眼内分泌物使上下眼睑粘连,易导致感染,使病情加重。病程一般3~4周,一般来说,角膜能恢复正常; 重度损伤由高浓度蒸气或液滴状芥子气溅入眼内所造成。当时可有针刺、烧灼感。经1~3h潜伏期后出现羞明、疼痛、流泪、眼睑痉挛。6~12h后,症状发展至高峰,结合膜严重充血。由于高度水肿,眼睑和球结膜上可出现溃疡。角膜严重混浊,出现浅的溃疡,极严重者出现深溃疡,角膜坏死或穿孔,炎症可波及虹膜和睫状体,甚至发生全眼球炎。重度眼损伤经2~4个月方能痊愈,且易复发。轻度眼芥子气中毒一般不留后遗症,中度和重度眼损伤可遗留结膜慢性充血,眼肌易疲劳及轻度畏光。重度者还会有视力减退、角膜白斑、泪管狭窄、眼睑变形,甚至眼球萎缩、失明。有的病人痊愈后对于低浓度芥子气蒸气和各种刺激,如风、尘埃等因素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复发等。

急救治疗 眼染毒时应及时作彻底冲洗。冲洗液可用2%碳酸氢钠,0.5%氯胺或生理盐水,军用水壶的清水也可以,争取在1~2min内完成,越快越好,否则效果不好。

芥子气眼损伤的治疗原则同一般眼化学烧伤,抓住三个环节: ①抗感染。抗感染是芥子气眼损伤治疗的一项主要措施。可以防止病情发展,应尽早应用。可用临床常用的链霉素、氯霉素等眼药水勤滴眼。夜间滴眼不便可改用抗生素眼膏。重症患者宜合并全身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肌注或四环素口服等,可酌情选用。②抗炎。轻度或中度眼损伤时可用0.5%醋酸可的松眼药水勤滴眼,也可酌情结膜下或全身合并应用激素。水肿严重时可用2%氯化钠溶液冲洗。可的松与抗生素合用滴眼对促进愈合有较好疗效。③对症。由于眼睑痉挛性闭合及大量溢泪给检查和治疗带来困难,可每日治疗前或同时于结合膜囊内滴1%地卡因或1%狄奥宁,可减轻眼痛,给治疗带来方便。早期可按角膜溃疡治疗,角膜溃疡较深者,以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日二次,以防虹膜粘连。有角膜溃疡时,也可用新鲜自体血滴眼。怕光时戴有色眼镜,或以纱布垫覆盖。有脓性分泌物时用2%碳酸氢钠或1%氯化钠溶液洗眼或作眼浴。伤后一周内可适当地作冷敷以减轻充血水肿。伤员由于眼睑痉挛、疼痛、水肿和视觉障碍,常因此而顾虑失明,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解除顾虑。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847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