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放射医学、护理医学 >>刺激性毒剂CS

刺激性毒剂CS
 
摘要: CS是目前军用价值较大的一种刺激性毒剂,对眼睛、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皮肤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CS于早年由Corson及Stoughton合成,各取其姓氏首字母而得名。1958年英国定型作为刺激性毒剂。

CS是目前军用价值较大的一种刺激性毒剂,对眼睛、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皮肤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CS于早年由Corson及Stoughton合成,各取其姓氏首字母而得名。1958年英国定型作为刺激性毒剂。美国随后正式装备部队,成为美军使用的主要化学战剂之一,曾在侵越战争期间大量使用。

主要理化性质 CS化学名为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分子量188.6,熔点94~95℃,沸点310~315℃。CS在常温下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具辣椒味。易溶于有机溶剂苯、氯仿和丙酮,难溶于水、醇和四氯化碳。水溶解度(mol/L)为2.0×10-4。CS的水解稳定性很好,在水中煮沸难以使其分解。有氢离子存在时水解减慢,而有羟离子存在时则水解加快。CS一旦溶于水后易水解,生成物为邻氯苯甲醛和丙二腈。氧化剂使双键断裂,生成多种氧化产物。次氯酸盐在双键处反应,生成环氧化合物。

军事性能 CS呈气溶胶态使用时,战术上属暂时性毒剂。美军把CS微粉化加以包衣制成CS1和CS2,毒效持续时间明显延长。CS1为经微粒化处理的CS粉末,微粒直径仅数微米,故CS1又称“微粒化CS”。CS1落到地面上1~2周不分解。CS2的颗粒比CS1更细,外有防水的硅胶薄层,可在水面或空气中漂浮,故CS2又称“硅化CS1”。CS2落到地面上经45天或更久也不完全分解。落到地面、道路、工事表层、车辆、武器、服装、装具上的CS1、CS2经风吹或人员走动或车辆来往再度扬起,仍有刺激作用,所以必须用物理的、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加以销毁。

毒性和症状 CS呈气溶胶态使用时,刺激眼及上呼吸道,落在皮肤上则刺激皮肤,也可刺激粘膜和其它的末梢感受器。CS 1分钟刺激阈值为0.05~0.1mg/m3; 1分钟耐受阈值为1~5mg/m3;吸入半数失能剂量(ICt50)为10~20mg·min/m3;吸入半数致死剂量(LCt50)为61,000

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CS)

mg·min/m3。在一般野战条件下,使用CS后战斗浓度只达到失能剂量。在特殊情况下,如地洞、坑道等空气不流畅的场所,长期暴露才可能达到致死剂量。


CS对眼的刺激作用比苯氯乙酮强10倍左右。不同分散方法造成不同大小颗粒的CS气溶胶对人眼的刺激情况不同。热分散的CS颗粒小,平均1μm,作用快,接触后立即引起闭目反应。随即流泪,睑痉挛,结膜和眼睑充血水肿。停止接触后,症状迅速缓解,几分钟内消失。爆炸分散的CS颗粒较大,平均60μm,作用稍慢,但刺激性强,症状缓解及消失过程也较慢,需半小时或更长方完全消失。当CS浓度为1~5mg/m3时,可以耐受1min,眼有刺激症状,但经主观努力还能睁开眼。视力因流泪、眨眼稍有下降。浓度为10~20mg/m3,眼受到强烈刺激,眼睑剧烈痉挛,不能睁开眼,还有大量流泪、烧灼痛,严重降低视力。但当脱离接触后,症状在几分钟内得到缓解,视力随之恢复,结膜及眼睑红肿的消退需几个小时。CS水溶液也可以刺激眼,作用比气溶胶弱。CS一般不损伤角膜,偶见角膜上皮浅层有轻度可复原性的变化,不会引起永久性的损伤。CS呼吸道刺激症状为鼻、咽喉、胸部有辣、呛及烧灼感、剧烈疼痛。大量流涕、流涎、咳嗽、喷嚏、呼吸紊乱。高浓度下产生吞咽式呼吸,有窒息感。致死浓度下发生肺水肿、出血及化学性肺炎。还有气管及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大颗粒CS(60μm)一般被阻在鼻腔内,只引起鼻腔粘膜刺激症状。小颗粒CS(1μm)才能到达下呼吸道,引起胸部辣、呛感。离开染毒空气后,呼吸道症状即刻缓解,半小时内消失,仅留下鼻炎样症状,流水样鼻涕可持续数小时。CS使口内味觉异常,抽烟时有异样味觉。CS染毒水刺激舌及口腔粘膜,轻者为刺痛,重者为灼痛。CS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灼痛。严重者可引起Ⅰ或Ⅱ度化学烧伤,皮肤红肿或起疱。据报道美国陆军一次CS作业,12例皮肤受到CS损伤,当时感到颈部、手腕及头顶刺痛,7~10h局部发生红斑,14~16h起疱,损伤最重一例,住院一周才痊愈。

吸入高浓度CS还有全身症状,表现为神情淡漠、剧烈头痛、胸部胀痛,少数有腹泻。在地道、地洞、室内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CS中可以发生肺炎或肺水肿,严重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CS中毒可根据症状特点,即同时有强烈的眼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作用发生快,迅速发展到极点,缓解及消失也快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为CS中毒,则需经毒剂检定证实。

防护和洗消 防毒面具可以完全防护CS对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用各种就便器材也可保护眼及呼吸道,如风镜、防毒口罩、毛巾或三角巾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防止CS的刺激作用。用任何掩盖物保护暴露部位的皮肤,可以减少损伤范围,减轻损伤程度。皮肤上沾染CS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时刺激性症状暂时会加重,冲洗完毕后,经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皮肤刺激缓解。碱性溶液可以破坏CS,加速CS水解,有条件可用6%碳酸氢钠冲洗。为防止CS1或CS2再度扬起刺激人员,必须对服装、装具、地面、道路及工事表面沾染的CS1或CS2,进行及时洗消。对服装、装具,可先行拍打或机械擦拭,然后用肥皂水洗几遍再凉干; 对落在灌木、花草枝叶上的CS1或CS2可用棍子敲打使落下,然后和地面上的CS1、CS2一起用土掩埋。有条件时可用浓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喷洒道路及工事表面,促使CS水解。

急救和治疗 CS中毒的症状消失很快,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离开染毒区脱离接触后,刺激症状在5~10min内缓解并基本上消失。如果还留有轻度刺激症状,可对症治疗。野战条件下的救护主要是帮助中毒者迅速脱离染毒区,待其刺激症状自然消失。个别皮肤损伤局部疼痛严重者,先用6%碳酸氢钠或3%碳酸钠溶液冲洗,出现红斑水肿可按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如选用激素类药物。皮肤搔痒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出现肺水肿或肺炎者按治疗肺水肿或肺炎的原理和方法处理。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9100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8
  • 更新时间: 2013-01-0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