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和道路受毒剂污染后,一般由防化部队负责洗消。但在医疗单位驻地有时由本单位负责洗消。在查清毒剂类型、持久性以及污染特点后尽快作出以下判断:如经洗消后仍不能开展工作,应放弃对其消毒,易地扎营;如经洗消后仍可执行医疗救护任务,则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洗消;如有必要还应同时对伤员、工作人员和各种物资采取消毒措施。对须立即进行外科手术的伤员先撤离污染区再作处理。显然,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卫生人员的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医疗单位内及附近地面和道路沾染持久性毒剂的液滴时,通常用化学法消毒。对硬质地面可用漂白粉浆、三合二[3Ca(OCl)22Ca(OH)2]的悬浮液或10%次氯酸钙水溶液消毒,用量为:V类毒剂为2L/m2;G类毒剂为1.5L/m2;芥子气或路易氏剂为1L/m2。对G类毒剂污染的地面也可用10%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其用量为1.5L/m2。消毒面积较大时可利用喷洒水车、消防车等。消毒面积较小时可利用消防水泵、喷洒农药的器械等就便器材,也可用扫帚、刷子等布洒消毒液。气温低于5℃时,漂白粉浆和三合二的悬浮液会逐渐变稠,生成针状结晶,气温愈低愈严重,甚至变成糊状而无法使用。通常解决的办法是改变调制比例,适当降低消毒剂的用量,或加入适量的防冻剂,如氯化钙、氯化镁或氯化钠等。在冬季对芥子气的消毒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加大消毒剂的用量。对毒剂弹坑附近消毒时,消毒液的用量应增加,在弹坑内最好洒上消毒剂并用土掩埋。地面植物层高度在10~50cm时,消毒液的用量应增加50%。地面消毒后,当车辆或人员通过时,有可能使渗入土壤深处的毒剂被翻到地面上来。特别是V类毒剂,要注意检查和及时补充消毒。用化学法消毒时,一般应在消毒10min以后人员才能进入消毒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