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又名床虱,属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成虫呈红褐色,腹背扁平,椭圆形,长4~5mm (见图)。其传病作用尚未明确,但叮人吸血,骚扰睡眠,影响健康,深为人们所憎恶。以吸人血为主的臭虫有两种,即温带臭虫与热带臭虫,前者分布于温带地区,也遍布我国各地; 后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诸省多见。此外,栖息于蝙蝠、禽类巢穴中,并寄生其体外的臭虫,人偶而接触也可被叮咬。
臭虫
臭虫具有隐匿于缝隙,耐饥饿,多宿主,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故防制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使用多种手段处理。臭虫少时,重点处理有臭虫的卧具或家具即可,若已广泛扩散,则须对室内进行全面处理。于集体单位或居民点进行防制,应统一行动,同时开展,处理时机以臭虫繁殖季节之前为宜。两种臭虫生态习性基本一致,防制措施亦大致相同,唯热带臭虫耐药性强,施药时应予注意。
环境处理为防制臭虫的根本措施。室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卧具应勤洗晒。床铺、墙壁、天花板与其他家具缝隙,应嵌塞封实,以减少其孳生场所。外来行李与家具等,应经检查处理,确实无臭虫后再搬入。大规模应急灭虫处理,主要使用化学杀虫剂,可用药物较多(见表),其中倍硫磷具高效、低毒、残效长、使用简便等特点,较为理想。对有机氯杀虫剂,臭虫已较普遍产生抗药性,对马拉硫磷,热带臭虫亦多有抗药性,选用时应注意。施药方法可: ①以粉剂加水配成糊状物,用毛刷或排笔等涂刷缝隙; ②直接撒布粉剂; ③ 喷洒乳液或水悬液。喷洒药液时,对缝隙可用针形喷头,对墙壁或天花板等,宜用扇形或圆锥式喷头。粉剂则可用纱布袋扑撒。
目前常用杀虫剂对臭虫卵作用极微,故使用无残效杀虫剂时,应每隔7~10d重复施药2~3次,以杀灭新孵出之若虫。
臭虫不耐高温,成虫与卵经45℃作用1h可全部死亡,若虫仅需15 min。用开水浇灌,或蒸气喷烫,可取得较好灭虫效果。
使用中草药,如喷洒或涂刷40% 除虫菊煤油浸液、10%辣椒或2%百部煎剂,5%辣椒或10%百部酒精浸液或撒布除虫菊粉、皂角粉、凤眼草粉等可取得一定灭臭虫效果。以煤油灌入隐匿场所,亦可对臭虫起一定杀灭作用。
常用灭臭虫药物
药物 | 浓度(%) | 剂 量 | 效果 |
倍硫磷乳剂 | 0.3~0.5 | 100~200ml/m2 | 50min全死,残 效4个月 |
倍硫磷粉剂 | 2.0 | 30g/m2 | 30~80min全死, 残效4个月 |
敌敌畏乳剂 | 0.5~0.8 | 100~200ml/m2 | 4h,70~100% 死亡,无残效 |
杀螟松乳剂 | 0.5 | 100ml/m2 | 72~168h全死, 残效4个月以上 |
马拉硫磷乳剂 皮蝇磷乳剂 敌百虫溶液 | 0.5~2.0 1.0~2.0 1.0 | 200ml/m2 100ml/m2 100~150ml/m2 | 良好,残效2个月 良好,有残效 48h全死,残效 1个月 |
西维因水悬剂 溴腈菊酯粉剂 | 0.8 2.5 | 100ml/m2 54mg/m2 | 良好,残效3个月 良好,残效6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