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流行病 >>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
 
摘要: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之无害化,称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对减少创伤感染、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以及预防食品和药品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之无害化,称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对减少创伤感染、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以及预防食品和药品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古代有熏烟或熏香驱邪记载,实即为原始的空气消毒。十九世纪六十年代,Pasteur首先证明有机物质腐败由空气中细菌引起,并提出过滤除菌法。其后,Lister认为创伤化脓亦为空气中细菌所引起,并提出用苯酚消毒控制感染。百余年来,随医学和科学技术发展,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存活和散布等规律已有较深认识,空气消毒方法亦不断得到改进。

室外近地面处空气,每立方米一般含数百到数千个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动物、植物、水和土壤,大多为腐生性细菌和霉菌。污染严重的室内空气,每立方米可有数万个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体。说话、咳嗽和打喷嚏可将口腔和呼吸道内微生物喷出,感冒患者一个喷嚏可喷出15~15,000个感染剂量的病毒粒子。皮肤和衣服上所带的微生物,可随日常生活活动散入空气。一个中等程度活动的人,每分钟约散布一万个微生物粒子进入空气。在静止空气中,直径大于20μm带菌尘粒每秒钟可沉降1cm以上,很快即从空气中消失; 直径为1μm者,每秒钟仅沉降0.035mm,可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

室外空气,因有大气稀释和日光、干燥等净化作用,一般不需特殊消毒。室内空气,自净较慢,下列情况应考虑消毒处理: ①要求提供无菌环境,如手术室、注射剂分装室、烧伤病房与抗感染能力低下患者病房等处;②防止扩大污染,如烈性病原体实验室或传染病房等处;③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如当健康人与患者或带菌者在一起时; ④污染区处理,如生物战时。

空气中微生物多附于尘埃之上,0.5μm直径以上尘粒,约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带有微生物,其中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为病原微生物。若将0.2μm以上尘粒全部除去,即可达无菌状态,但做到此点相当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要求确定所需消毒程度,美国宇宙航空局所订标准,用抽气采样法检查时,超净室平均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生物粒子应少于3.5个;洁净室应少于17.6个;净化室应少于88.4个。一般无菌手术室按上述净化室要求即可,如用琼脂平板沉降法采样5min,每个平板菌落数应少于1~2个。为使室内空气中微生物保持最低数量,除消毒处理外,尚可采取减少污染的措施。如地板打蜡,减少室内人数以及穿隔离服、戴口罩和限制活动量等。通风换气可显著减少室内微生物数量,为处理室内污染空气最好方法。通风时,每换去相当于整个房间容积的空气,称为一个换气次数。一个换气次数约可去除空气中原有微生物的60%,5个换气次数可去除99%左右。人工通风多将空气经过滤后送入室内。空气由一侧进风口送入,由另一侧出风口排出,称湍流式通风。此法所需滤器较小,设备与维持费用低,但因形成湍流,微生物清除不易彻底。空气由一侧墙壁全面等速均匀流向另一侧(或由上往下),将污染空气平推而出,称层流式通风。此法所需滤器面积大(相当一侧墙面),设备与维持费用高,但保持无菌环境彻底。

过滤除菌为较理想的空气消毒法,除菌率可达90~99.9%以上(见“过滤除菌”条)。一般,对要求无菌程度较高的手术室或实验室供气时,可用高效滤器或超高效滤器过滤除菌。对烈性病原体实验室排出的空气,也可用此法除菌,但随后应对滤材进行彻底消毒。

静电除菌乃用静电除尘器使空气中微生物粒子带电后吸附于电极板上而被除去。静电除尘器多由电离器和集尘器两部分组成(见图)。电离器有正负两组电极,经电晕放电使气体电离,工作电压为14kV。其正极用0.2mm细钨丝导线制成,作为电晕极; 负极不产生电晕,用较粗圆管制成。所以选用正电晕,乃因其产生的臭氧远较负电晕为少,除尘后空气中不留臭氧气味。集尘器也装有正负两组电极,均用平板制做,交替排列。两极间隔6~7mm,当通以7kV直流电压时,极板间可形成均匀电场。空气进入除尘器后,通过电晕区的微生物粒子获得正电荷,当随气流进入集尘器极板间电场时,即沉积于负极板上。事后,可用专门装置除去集尘极板上的尘粒并加以消毒。此类静电除尘器可清除空气中0.25μm以上微生物粒子85~95%,可用于病房、实验室、制药车间等处通风系统。

静电除尘器示意图

1.负极 2.正极板 3.正极(电晕极)4.负极板

用液体洗涤污染空气以达净化,称空气洗涤。此法对0.1~0.5μm直径微生物粒子清除率最高仅80%,对1~10μm直径粒子,可达90%左右。空气洗涤器类型较多,主要净化方式有三: ①使空气通过液体,微生物粒子借惯性撞击阻留其中; ②利用喷雾俘获微生物粒子使之跌落; ③利用水汽凝结于微生物粒子上,加大重量使其沉降。除菌时,可于液体中加消毒剂以杀灭微生物,但排出的消毒剂气溶胶可造成大气污染。空气洗涤效果较差,一般多作为过滤除菌的前处理。

紫外线可杀灭空气中微生物,但因其穿透力弱,照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故作用有限,一般杀菌率仅为50~99%。紫外线照射可用于有人在情况下的室内空气消毒(见“紫外线消毒”条)。为防止对人的损伤,房间内每日照射8h者,强度不应超过0.5μW/cm2。

烈性病原体污染的空气,可用空气焚烧器消毒。焚烧器内壁衬以耐火材料,空气需经迂回曲折的管道,以受较长时间的加热。对细菌芽胞,空气需加热到200℃,作用20s以上; 若加热至330℃,则1s即可。常用焚烧器多将空气加热至300℃以上,并使空气在炉内停留1~3s。本法简单有效,但能量消耗较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为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国外曾试用含氯消毒剂、碘、臭氧、乳酸、三乙烯二醇、己基间苯二酚等作为空气消毒剂。近年来,国内也曾有人建议用熏香或醋进行空气熏蒸消毒。此类消毒剂虽有一定杀菌效果,但作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尚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常用而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剂仍推甲醛和过氧乙酸,消毒时可用熏蒸或气溶胶喷雾法。此两药物因有强烈刺激性,只能在室内无人条件下使用(见“气体消毒剂”条)。对食品冷藏库内空气(5℃~10℃)每立方米用300mg乳酸喷雾,于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作用30min,可杀灭肠道菌和化脓菌。乳酸蒸发后不残留有毒物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03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